声音:“东君大人,相国昌平君来了。”
东君一怔:“他来做什么?”
高景轻叹一声,放下笔,将面前的竹简卷起。
“4.8 昌平君是来拜访高景先生的。”门外回答。
高景起身,摇头道:“我还以为躲进阴阳家就能避开这些事,没想到……”
东君顿时更加羞愧。?微,趣¢小′说¢ *首/发~
昌平君居然能让阴阳家的人违背她的命令来打扰高景
而且还是在阴阳家的地盘
还有这个高景,竟然从一开始就利用阴阳家
东君突然觉得阴阳家成了他们手中的工具,被人利用却毫无察觉。
东君语气冰冷如冬日:“昌平君给了你什么好处……”
“算了,我去见见他吧。”
高景摆摆手说:“我就不掺和你们阴阳家的事了。”
在楼下,高景见到了如今的秦国丞相——昌平君芈启。
,!
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楚国最后一位楚王……这么说好像不太准确,西楚霸王也是楚王。
如今身为秦国丞相,昌平君自有一股贵气,站在那里就让人肃然起敬。
但对高景来说毫无作用。
打量了几眼,高景上前行礼道:“儒家高景,见过昌平君。”
芈启也在观察高景,虽然早有耳闻,但亲眼所见,仍为他的年幼感到惊讶,也为他的气质感到赞叹:“芈启见过高景先生,听闻先生入秦,我心痒难耐,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昌平君说笑了,请!”
“请!”
两人隔案对坐,有阴阳家之人前来奉茶。
与所有贵族一样,双方先闲谈,再论学问,随后将话题“无意”间引向正题。
“先生入秦,一路而来,觉得我秦国如何?”芈启问道。
高景正色道:“秦人简朴进取,无靡靡之音,衣着整洁,无奇装异服,敬畏法度,不违禁令。”
同样的话,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为何“无”,因秦法所禁!
芈启得意地笑道:“既然如此,先生可愿留秦?我愿向大王举荐您。”
高景眯眼,假装心动:“哦?不知是何职位?”
芈启笑道:“以先生的声望与才学,可任上卿之职!”
高景饮茶,未作回应。
芈启又道:“自甘罗之后,秦国再无如先生这般年纪的上卿了,先生觉得如何?”
高景笑了笑:“孟子曾说,若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芈启脸色一沉:“难道先生志在秦国相位?这位置,岂是人人可坐?”
高景好奇道:“昌平君是在吓我吗?”
芈启语气冷淡:“那又如何?”
高景忍不住笑出声。
芈启问:“先生为何发笑?”
高景摆手:“昌平君莫怪,我只是想起一则典故,故而发笑。”
芈启疑惑:“是什么典故?”
高景笑道:“当年惠施在梁国为相,庄子想见他。有人告诉惠子,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他的相位。
惠子惶恐,派人搜查三日三夜。
结果庄子第三天来了,说:南方有鸟,名鹓雏,您听过吗?它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一只猫头鹰正在吃腐鼠,恰逢鹓雏飞过,它便护住腐鼠,仰头叫嚣。
如今昌平君也在吓我……”
芈启脸色骤变,盯着高景:“在先生眼中,秦国相位难道就是‘腐鼠’?”
“因人而异罢了!”
高景摇头:“昌平君放心,如今秦国的相位,我不奢求。”
芈启盯着高景看了许久,才道:“那我就当先生说的是真的了。”
“自然!”高景肯定地点头。
见高景语气坚定,芈启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
两人之间的交谈再次变得融洽。
就在高景在楼下与昌平君交谈时,楼上,东君仍在翻阅高景写下的竹简。
微风轻轻吹过。
东君猛然回神,看见一个全身被华丽罩袍包裹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案几旁。
那人手中也拿着高景所写的三卷竹简之一。
东君立刻起身:“见过东皇太一阁下。”
语气中带着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