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各国,推广自己的‘仁政王道’思想,最后一站到了齐国。
孟子性格刚直,虽然宣传自己的理念,但一路都在骂人,骂君王,骂大臣,骂权贵,骂各家学派……”
焰灵姬忍不住问:“那他怎么没被人杀掉?”
高景“咳”了一声:“理直气壮!那些人被他骂了,不仅没有杀他,反而送他黄金,恭敬地送他离开,就因为他骂得有道理。+x,s,a+n?y*e?w?u`._c¢o\m*”
典庆也好奇道:“那后来呢?”
高景道:“齐国是孟子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推行理念的最后机会,再加上当时齐宣王刚继位,为人谦逊,所以孟子难得地想说些好话。”
焰灵姬来了兴趣:“他说了什么?”
高景道:“孟子说:我听说大王有一天坐在殿上,看到有人牵着牛经过,大王问把牛牵去哪里?
牵牛的人说:准备杀了祭天。
大王说:放了它吧!”
牵牛的人问:那不祭天了吗?
,!
大王说:用羊代替吧。
讲完这个故事后,孟子说:百姓误解大王吝啬,舍不得一头牛,但我知道,大王是不忍心看到牛害怕发抖的样子,就像一个人毫无罪过却被判刑一样,这是大王的仁慈之心!
等高景说完,焰灵姬眨眨眼:“这就是……孟子的好话?”
“对孟子而言,这已经是在拍马屁了!”
高景没好气地继续道:“反正齐宣王听得很开心,谦虚地说:不责怪百姓误解我。
然后孟子继续说道:亲眼见到牛将死,却没见到羊将死,人都是这样,只对看到的事物怀有仁慈之心。
就连君子也是如此,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才会远离厨房,眼不见为净。
普通人可以独善其身,但作为君王不能这样,君王的仁慈不能只局限于眼前所见,而要推广到所有人……
之后孟子开始给齐宣王推行他的仁政,王道……最后把齐宣王骂了一顿,回老家教书去了。”
“噗!”
焰灵姬忍不住捂嘴,恍然道:“原来是这样!”
典庆也点点头,总算知道“君子远庖厨”的真正含义了。
黑白玄翦默默道:“这跟我们怎么弄到钱,有什么关系?”
三人:“……”。
后世人都习惯把孔孟放在一起评说,事实上,直到宋朝以前,孟子都不被君王所喜,更不是什么“亚圣”。
孟子的思想,可以说是所有君王的“一生之敌”!
像什么“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都算是好的了,更过分的孟子都说过。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君王有过错就劝谏,若再犯而不听,就换一个君王。
这种话孟子都敢说。
整部《孟子》都是各种各样的怼君王,后世朱元璋看了,代入感太强,气得想把孟子从孔庙除名。
所以从战国末期,秦、汉、魏晋、隋、唐、宋,孟子的思想一直都不被接受。
用流量来说,他还不如荀子,顶多算个二流明星。
以“独尊儒术”为分水岭,之前是“子学时代”,此后是“经学时代”,而孟子不属于任何一方。
后来儒家不断努力,发起“孟子升格运动”,韩愈论述道统,王安石大力推动,朱熹注解《四书》,使《孟子》与科举挂钩
才逐渐让孟子的思想传播开来,最终在元朝时进入孔庙,成为“亚圣”。
明朝时,朱元璋想将孟子移出孔庙,经过儒家奋力争取,最终对《孟子》进行了删减。
但孟子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儒家。
“舍身取义”!
“虽千万人,吾往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安石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后世伟人一句“人民 ”,思想正是源自孟子。
无字书被焰灵姬捧在手中,书页被翻开。
高景满手泥巴,用泥巴堆出一个造型怪异的“炉子”。
一边堆,一边回头对照书页。
典庆和黑白玄翦各自搬来一袋沙子,看到那个奇怪的“炉子”后,愣了一下。
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