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未来的李斯会成为秦帝国丞相,张晨也毫不在意。
听完这话,伏念和韩非瞄了一眼书房中的韩非,没作声。
然后三人顺着原路返回。
不多时,他们再次碰见了诡谷仔和荀子。
荀子见到张晨,马上笑着问道:“小子,逛完了?觉得我的小圣贤庄如何?”
实际上,荀子内心藏着些想法,但他并未直说。
尽管张晨已融入诡谷,成为其中一员,但荀子深知他的非凡才华,愈发渴望将其留在身边。
于是,他特意安排伏念和韩非带领张晨游览小圣贤庄,希望借此机会打动他。
同时,他还命庖丁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旨在潜移默化地让张晨感受到小圣贤庄的魅力。
或许,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事情仍有可能出现转机。
当荀子向张晨询问感受时,张晨先是对小圣贤庄赞不绝口:“小圣贤庄果然不负天下儒家圣地之名,景色优美,鸟鸣花香。”接着又评价道:“这里的建筑布局独具匠心,世间难有匹敌。”“此地,实乃读书人心向往之的理想之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言令荀子心潮澎湃。
张晨对小圣贤庄的高度评价无疑让荀子燃起了更大的期望。
话锋一转,张晨却说道:“相比之下,我更觉诡谷与自然相融无间,更为出色。” “直言失礼,请先生恕罪。”
话音刚落,荀子勉强扬起的嘴角随即消失,脸色骤然严肃。
看到荀子那副如吞苦果的表情,诡谷仔不禁放声大笑。
听到诡谷仔的笑声,荀子瞪了他一眼,怒气冲冲地说:“真搞不懂你这个顽固的老头,到底给张晨灌输了什么歪理!” “居然觉得我的小圣贤庄还不如你们诡谷那个破地方!”
诡谷仔依旧只是笑着不回应。
张晨则借用今日所学的“仁义”概念解释道:“老师,您有所误解。
我只是认为,相较于小圣贤庄的喧嚣,诡谷的静谧更有利于深思罢了。” “假如我因追随纵横家而抛弃儒家,岂不是违背了仁义?这么做的话,即便身在儒家,也早已背离了儒学的根本。”
此话一出,荀子顿时愣住。
他未曾想到张晨刚刚读过藏书阁的书籍,便能如此巧妙地运用这些道理。
荀子内心受到极大触动,意识到自己过于拘泥于表象。
想明白后,他对试图挖角的想法彻底释怀,心境豁然开朗。
之后,荀子望着张晨感叹道:“不曾想我活到这般岁数,反倒不如你这般年轻者看得透彻!还要仰仗你来点拨我才行啊!” 荀子顿生愧意。
荀子明白,正如张晨所言,儒家的“仁义”思想在典籍中早有记载,尤其是孟子的作品中多次提及。
倘若张晨此刻舍弃诡谷而投向儒家,便是违背了仁义之道。
若他真的这样做了,即便表面上留在儒家,内心也会备受煎熬。
而且,此事一旦传开,张晨与荀子可能都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
勉强得到的结果,终究难以长久维持。
紧接着,荀子转向诡谷仔表示:“往后,张晨在儒家,就如同回到家中一样。” “这件事,我不会再提了。”
听了荀子这番真诚的话语,诡谷仔深感共鸣。
荀子或许没有察觉,他并非唯一从张晨那里获益的人。
昔日张晨授剑于盖聂与卫庄之时,身为纵横剑术传人的诡谷仔亦能挣脱传统桎梏。
后张晨又传其八荒吞炁混元妙法,助其入道修仙,此乃质变。
诡谷仔亦不禁叹曰:“非独尔,吾亦深感如此!”
“¨.汝以为吾仅至天人之境……”
话未毕,诡谷仔忽觉失言,急止其语。
然荀子何等人物。
纵诡谷仔及时止住,荀子已然猜到几分。
荀子睁目视诡谷仔,难以置信道:“老鬼,汝莫非言汝天人之境得张晨启发?”荀子激动,称呼亦改。
此事太过震惊,若属实,则张晨之天赋实难形容。
思及诡谷仔突破天人之际恰在张晨被带回诡谷之后,荀子愈发确信此事与张晨相关。
甚至,可能是张晨无意间点拨了诡谷仔。
诡谷仔闻此言,眼中掠过一丝慌乱,旋即镇定自若连连否认:“非也,未曾,吾未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