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调研。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罐头厂外围转了几圈,观察厂区环境。
然后,他又通过一些私下的渠道,找到了一些罐头厂的老职工,和他们聊了聊厂里的情况。
这一调研,让江彻对罐头厂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除了明面上的管理混乱、设备老化、产品滞销之外,罐头厂还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产品结构极其单一。
几十年来,厂里翻来覆去就生产那么几种水果罐头和肉类罐头,口味一成不变,包装也土得掉渣。
完全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再比如,缺乏创新意识。
厂里的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老一套的经验,对于新的生产工艺、新的产品研发,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
整个厂子,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暮气。
“这样的厂子,不亏损才怪了。”江彻心中暗道。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
相反,这些问题,在他看来,恰恰是机会。
问题越多,改革的空间就越大,一旦成功,带来的回报也会越丰厚。
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改革方案,在脑海中渐渐成型。
几天后,县政府正式组织了罐头厂承包经营权的竞标会。
地点依然是县政府的大会议室。
这一次,气氛比上次说明会要紧张一些。
虽然真正有实力和意愿参与竞标的人不多,但毕竟是关系到一家国营厂命运的大事,县里几位主要领导都亲自出席了。
李副县长亲自主持会议。
除了江彻之外,还有另外三家参与竞标。
一家是本县一个姓黄的个体老板,据说早年是跑供销的,积累了一些资本,现在想转行做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