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快穿科举当官养娃日常 > 第241章 家年亲事二

第241章 家年亲事二

接下来的流程,便在官媒的穿针引线、楚家夫妻和刘二福的亲自操持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ˉ±&精¥武-?.小:?1说′?网a ?-2追?最±!?新$¥章??节)

合八字、过大礼、定婚期……

一切繁琐的礼仪,刘二福都给予郑家最大的尊重,严格按照京城高门嫁娶的规矩来。

他行事周全,礼数到位,让原本还有些忐忑的郑名序渐渐放下心来。

郑夫人看着琳琅满目、样样精挑细选的聘礼,既非寒酸敷衍,也非一味堆砌奢华炫富,而是恰到好处地彰显了诚意与体面。

“刘大人办事,当真是滴水不漏!既全了两家礼数,又顾全了我家老爷的体面。这份心,实属难得。”

楚夫人笑道:“结亲是结两姓之好,诚意体面缺一不可。这彩礼单子,二福可是亲自斟酌了好几日呢。”

纳征过后,两家走动便渐渐多了起来。

家年每次登门,举止谦恭有礼,谈吐温文尔雅,对郑名序执礼甚恭,对郑夫人也敬重有加。|?2天±禧~小¨说D网~ <无?,[错[内}容?±

郑府上下,从管事到仆役,无不暗暗点头,赞一句“好个端方知礼的君子”。

郑晗的两个弟弟,十西岁的郑瑞和十二岁的郑珉,起初对这个突然冒出来“未来姐夫”还带着点孩子气的警惕和审视。

然而没过几次,这点小小的敌意就在家年温煦的态度和渊博的学识面前彻底瓦解,进而转化为崇拜。

那日午后,郑瑞正为夫子布置的一篇策论抓耳挠腮,恰逢家年过府。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红着脸将文章草稿递了过去。

家年接过,仔细看了一遍,并未首接指出不足,而是温和地问:“瑞哥儿以为,论民为邦本,当以何为先?”

郑瑞一愣,讷讷道:“自当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家年微微一笑,提笔在纸上写下“知民之饥寒”五字,循循善诱:

“轻徭薄赋是手段,然何以知何时当轻?何时可薄?首要者,在于深入闾阎,体察民瘼。′j′i¢n\r?u~t-a,.~c′o.m¢譬如……”

他信手拈来,结合自己在翰林院接触的地方奏报和随父游学时的见闻,将枯燥的经义化为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听得程瑞两眼放光,连连点头。

一旁的郑珉也忍不住凑过来,问起自己读史书遇到的疑难。

家年亦是耐心解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

两个少年听得入了迷,浑然忘了时间。

自此,家年再来郑府,郑瑞郑珉必定早早候在书房或花厅,像两只甩不掉的小尾巴,捧着书本、课业,眼巴巴地等着请教。

家年从不嫌烦,总是温和耐心地解答。

有时讲到兴头上,他清朗的声音伴着少年们恍然大悟的惊叹和笑声,会隐隐传到内院。

一次,郑珉好奇地问:“家年哥,你学问这么好,是不是刘伯父从小管得特别严?听说他在中瑜做官时就很是厉害。”

家年闻言,眼中漾起温暖的笑意,摇了摇头:“家父于学业方面,督促自然有之,但更重引导。幼时他常带我去田间地头、市井街巷,让我亲眼去看,亲身去感。他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书斋里的道理,需得放到活生生的人世间去印证,方能真正懂得。他信我自有分寸。”

他顿了顿,想起父亲那些看似不经意却总能切中要害的点拨,还有那些在楚宅饭桌上毫无长辈架子、与干爹斗嘴打趣的鲜活场景,语气愈发柔和:

“家父为人,豁达开朗,不拘俗礼。在我面前,他既是严父,亦是良师,更多时候,倒像是能推心置腹的朋友。”

家年想起父亲有时拍着自己肩膀大笑的样子,眼神温暖,“他总说,父子一场,是缘分,更是并肩前行的伙伴。”

这番话,如同在郑瑞郑珉面前推开了一扇从未想象过的窗。

他们自幼在父亲郑名序的严格教导下长大,规矩森严…

何曾想过,世间竟还有这样既重学问品性,又能如朋友般平等相处的父子之情?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言喻的羡慕。

郑珉小声咕哝:“要是爹也能像刘伯父那般……”

话没说完,就被郑瑞用胳膊肘捅了一下,连忙噤声。

这些细小的互动,自然瞒不过郑晗。

她虽深居闺阁,但弟弟们的变化和言语间流露出的对刘家父子的艳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