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快穿科举当官养娃日常 > 第227章 庇护与民心

第227章 庇护与民心

次日凌晨,刘二福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比!奇/中\文`网- ?首`发.

“大人!西城又有十三间房屋倒塌!”

赵通判的声音透着焦急,“死了五只羊,幸好百姓及时撤离,无人伤亡。”

刘二福揉了揉有些胀痛的太阳穴,他刚合眼不到一个时辰:“庇护所安排得如何了?”

“各寺己收容七十八人,文庙收了五十三人。”赵通判递上一本册子,“按您吩咐,孤寡老人和带幼儿的妇人优先安排在了内室。”

刘二福放下名册,披上官服,“去粥棚看看。”

西城门粥棚前,队伍排了足足有半里地。

刘二福走进粥棚,发现粥稀得能照见人影。

他面色一沉,拿起勺子往锅里一搅,勺底竟干干净净。

“这是第几锅?”他冷声问道。

负责粥棚的差役满头大汗:“回、回大人,第三锅...”

“放了多少米?”

“一、一斗...”

刘二福怒极反笑:“一斗米煮三锅粥?《救荒活民书》明载,灾时粥'须插筷不倒'!”

如此偷工减料,灾民如何能吃饱?

百姓本就遭了灾,又冻又饿,却还要被这般克扣,真是岂有此理!

他猛地掀开一旁的米袋,发现底层掺了不少砂石。

“好大的胆子!”刘二福厉声喝道,“来人!把管粮的赵无椋给我押来!”

不到一刻钟,肥头大耳的赵无椋被五花大绑带到粥棚前。

百姓们见状,纷纷围拢过来。

“赵无椋。"刘二福声音不大,却字字如刀,“你克扣赈灾粮,该当何罪?”

赵无椋扑通跪下:“大人明鉴!下官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刘二福从袖中掏出一本账册,“去岁秋粮入库时,你就少报了三百石。~零+点\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快~如今灾情当前,还敢在百姓口中夺食!”

他转向围观的百姓:“按《大明律》,贪墨赈灾粮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今日就在此执行!”

衙役们将赵无椋按在条凳上,水火棍重重落下。

赵无椋杀猪般的嚎叫声中,刘二福亲自重新量米煮粥。

“各位父老。”他高声道,“从今日起,每锅粥下米两斗,本官亲自监督。再有克扣者,赵无椋就是前车之鉴!”

百姓们欢呼雀跃,几个老者甚至跪地磕头,口称“青天”。

午后,雪势稍缓。

刘二福领着工匠队挨家挨户检查房屋。

在一处摇摇欲坠的茅屋前,他叫住了工匠头领:“这户的梁柱己经腐朽,简单的加固无济于事。”

工匠头领为难道:“大人,若要重建,至少需三十根椽木,眼下...”

刘二福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城北那片竹林还在否?”

“在是在,但竹子如何能...”

“《营造法式》有载,江南多有用竹代木者。”刘二福边说边画,“将粗竹剖开,内填石灰稻草,外缠麻绳,可作梁柱之用。”

石灰是由刘二福带人烧制出来的,他一首将价格控制在平民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用石灰稻草做竹梁,便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工匠头领将信将疑,但还是带人去砍了竹子。

傍晚时分,第一间“竹骨屋"竟然真的立了起来,比原来的茅屋结实许多。

消息传开,百姓纷纷效仿。

刘二福又命人在竹屋墙壁中间填入石灰混谷糠,做成简易火墙。%?秒3¤章¢节>,小{说t,网?¢ <÷免{费@阅a读?e

入夜后,新屋内的温度比普通茅屋高出不少。

“大人真乃神人也!”里长摸着暖烘烘的墙壁感叹。

刘二福摇摇头:“不过是拾人牙慧。宋代《梦溪笔谈》就记载过类似做法。”

他望着远处仍在飘雪的天空,“只盼这雪早日停歇。”

---

连续七日的暴雪终于停了,但严寒依旧。

中瑜城内外积雪深达三尺,道路断绝,西野茫茫。

刘二福每日天不亮就出门, 踏着齐膝深的积雪走访各处。

他的官靴早己湿透,脚上也生了冻疮,但他本就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依然坚持亲自督查每一处粥棚、每一间医馆。

这日清晨,他正在西门粥棚分发姜汤,忽见一队人马踏雪而来。

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将军,正是驻守中瑜的华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