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曲线在灯笼光下闪闪发亮,那是太学算学博士根据 \"植物生长模型\" 绘制的生长预测。\"按此速,三年后可采胶,\" 李明兴奋地说,\"太学工造科已画出橡胶轮图纸。\"
图纸在夜风中微微颤动,嬴傒伸手按住,指尖触到冰冷的玻璃镇纸。他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见过的古代农具,那时只当是历史陈列,如今却在创造新的农业文明。这千亩玻璃温室,不仅是植物的摇篮,更是科技与传统碰撞的熔炉,在关中大地上,孕育着大秦农业的未来。
三日后,胡亥下旨:\"司农寺扩设玻璃温室署,隶摄政王嬴傒节制。\" 嬴傒展开玻璃诏书时,阳光透过上面的麦穗纹镂空,在温室的橡胶树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看见王猛正教老农使用玻璃湿度计,老人粗糙的手指在刻度盘上移动,脸上满是惊奇的笑意。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玻璃穹顶时,嬴傒看见一队太学弟子抬着新制的玻璃通风器走进温室,器身上的蒙氏雷纹在晨光中泛着银光。他们要在今天完成橡胶树的人工授粉,这是嬴傒根据穿越前的农业知识设计的工序。
嬴傒望着这片闪烁着光芒的玻璃海洋,突然想起太学门前的对联 ——\"耕读传家久,格物济世长\"。此刻,这对联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作了温室内的每一株橡胶树苗、每一寸玻璃管道,以及每一个忙碌身影心中的信念。这座司农寺的玻璃温室,终将如天镜般,映照出一个帝国在科技沃土上,走向丰饶的灿烂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