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汉王被押解的画面突然扭曲,化作魏王李泰向李世民献媚的场景。
“可弑父……弑君……”他声音发颤,却掩不住眼底燃起的火苗。
“父亲当年不也亲手了结了太子李建成?”
高阳公主突然掏出一柄镶玉匕首,寒光映得她面容惨白,“你只需提着魏王的头去见父亲——
当他看着最宠爱的儿子死在你手里,当他意识到没有别的孩子可以选择,这天下不就是皇兄的了吗?”
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李承乾手背,鲜血顺着纹路蜿蜒。
“你以为房玄龄为何愿冒灭族之险?他们这些老臣,早己厌倦了父亲的独断!还记得贞观初年的‘封禅之争’吗?
李世民驳回了所有谏言,那些被羞辱的御史至今仍在蛰伏!”
李承乾的目光死死钉在匕首上,恍惚间看见自己手刃魏王的画面。
多年的美梦终于有机会成真了吗?
高阳公主突然凑到他耳边,声音轻得像毒蛇吐信。
“等你坐稳皇位,我要亲手剜出父亲的眼睛——
让他看看,被自己轻视的子女,如何颠覆他引以为傲的贞观盛世!”
远处传来更鼓声,高阳公主将匕首塞进李承乾掌心。
“三日后早朝,杜如晦之子会打开玄武门,房玄龄的密信就在你书房暗格里。”
她转身时金步摇撞出刺耳声响,“记住,瓦罐鸡的下场,不该是我们的结局。”
李承乾抓紧匕首,“我当然不会!”
他怎么可能任人鱼肉,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现在该想的,是怎么悄无声息地做掉魏王李泰。
【在政治上,朱瞻基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蹇义、夏原吉等贤能之士,形成了一个高效且稳定的统治核心。
他还对统治机构进行精简和裁冗,清除前朝积弊,使得朝廷风气焕然一新;甚至开创性地教导宦官读书参政,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宦官专权埋下隐患。】
【外交上,朱瞻基在宣德五年(1430年)派郑和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展现了明朝的强大国力与开放姿态 ;但他也停止用兵交趾,调整对外军事策略,使国家专注于内部建设与发展。】
【朱瞻基与其父朱高炽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合称为“仁宣之治”,堪称明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然而,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突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庙号宣宗,葬于景陵,传位长子朱祁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