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你睡了没?我真的睡不着呀。热死俺了,俺求求你了,安个空调吧!”】
【校长创业未半,而预算己经花完,说这个宿舍让我们将就着住吧。还有啊,这个同学把你的学号报一下,到时候来我办公室喝点茶。】
【这是他逼咱们的,走去把他的同事给钓鱼回来。】
大宋位面
“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犯客星。”
杨朴(2)以布衣身份晋见宋太宗,敬献了自己的诗。
“爱卿,你热吗?”
朕与将军解战袍(不是)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首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朕闻民间有谚,‘心静自然凉’,卿既爱这蓑衣钓舟,莫不是觉得朕的皇宫太‘热’了?”
宋太宗抬手命内侍撤了案上的冰鉴,玉盏里的凉茶泛起细雾,“要不朕赐你一领新蓑衣,再拨条画舫,随你去西塞山钓那鳜鱼?只是……”
尾音一顿,他指尖划过诗中“首饶紫绶金章贵”一句,笑意里多了分帝王的莫测:“莫学那桃花流水,误了朕观卿‘不钓名’的雅趣啊。”
当年严子陵(3)钓台卧雪,拒的是汉家侯印;卿今钓的是江鱼,避的可是朕的朝堂?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杨朴只是回答了这首《渔歌子》,“臣不是孟浩然(4),陛下应当也不会是唐玄宗。”
“陛下若问臣‘热不热’……”
他指了指案头自己刚呈的诗稿,“这诗里的蒹葭影、菡萏香,原是给心寻个阴凉处。臣的蓑衣能挡风雨,却挡不住陛下的隆恩,只是这恩啊,臣受得起江鱼之赠,却受不起紫绶之重。”
宋太宗明白了杨朴的意思,并未强迫他,但是承诺会为民生社稷改变。
“朕必为明君,先生真不愿一试吗?”
碎碎念:(1) 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家中世代是儒生,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他跟刘备指定有点关系),晚年自号庐山人。
唐代哲学家、文学家、大儒、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他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刘禹锡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2)北宋初年诗人。
(3)严子陵年轻时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汉光武帝)同游学,学识、品行深受刘秀敬重。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起兵建立东汉后,严子陵却改名换姓,隐居不出,不愿凭借旧友关系谋取功名。
严子陵被接入京城后,刘秀亲自到他下榻的馆舍拜访,与他同榻而眠,甚至“论道通宵”,希望他能辅佐朝政。但严子陵始终不为所动,首言:“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士人各有志向,何必强迫我呢?)
刘秀又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严子陵仍拒不接受,坚持回归田园。
(4)孟浩然40岁赴长安应试未第,一度入仕未果,后返乡隐居,以山水田园为乐,终老于襄阳。
玄宗皇帝以为孟浩然不想当官的诗是《岁暮归南山》。诗的内容为:“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据《新唐书》记载,孟浩然在王维官署做客时,恰逢玄宗驾到,慌乱中躲到床下。
王维如实禀告后,玄宗命他作诗,他吟诵了这首《岁暮归南山》,诗中“不才明主弃”一句触怒玄宗,被斥“卿不求仕,奈何诬我”,意思是你自己不求做官,却诬陷我弃你不用,孟浩然因此彻底断送了仕途。
请多多给我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