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比一个踊跃,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都是卯足了劲儿去干。
“那有没有人知道苏州呢?”老先生看了看天幕的提示,苏州,古称吴,平江,会稽,姑苏。
“三万六千容易过,人生只合住苏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老先生挨个夸奖学生,给他们留了一个作业。
“大家回去想一想,学过的古诗词曲里有没有描写其他城市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碎碎念:(1) 南京被称为“徽京”:
历史渊源:明清时期,南京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明朝时南京是南首隶首府,南首隶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清初江南省拆分后,安徽布政使司在南京驻留近百年,安徽考生到南京参加乡试,两地共用江南贡院。清朝两江总督衙门设在南京,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强化了南京对安徽的影响力。
地理位置: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角,三面被安徽的滁州、马鞍山、宣城包围,仅东面与省内城市相连。从地图上看,南京更像是嵌入安徽的“飞地”,距离江苏省内苏北、苏南核心城市较远,却与安徽的一些城市距离更近。
文化语言:南京方言属江淮官话,与安徽中南部方言高度相似,而与苏南吴语区差异显著。语言相通使南京与安徽的文化认同感更强。
经济人口:南京都市圈覆盖安徽4市,安徽城市在产业、交通、旅游等方面深度依赖南京。安徽是南京最大的外来人口来源地,安徽人占南京流动人口的西分之一。同时,安徽的农产品、劳动力资源滋养南京,南京的产业转移、教育资源也反哺安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