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失业,就是灭顶之灾。
黄阿毛就是这个不幸的人。
“娘子,天幕上说可以创业,不如你酿酒我挑担卖抄手,好歹能贴补些家用,”他倒是无所谓自己以前曾经在汴梁府衙里做过小官到沦为贩夫走卒的落差,挣钱养家,不丢脸。
碎银几两,可解世人荒唐。
和妻子商议了一番,选好摆摊地点和时间,他信心满满地出了门。
第一天,无人问津,抄手把邻居家的老翁喂得肚饱。
第二天,无人问讯,抄手把邻居家的老翁喂得肚饱。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三天他有些灰心丧气了,不过看着一首支持他的妻子还有嗷嗷待哺的儿女,他还是挑起了担子出门。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坚持走下去,总会找到路的。
正好他遇上了出门踏青的一对父子,生意这才算是开张了。
接着是赶月归来的公子小姐。
三月三,上巳节,汴京水边多丽人。
“今天开门红,明天还是原来的量,不求多,但求稳。”
从夜市挑着担子回家的老黄如实总结成功经验。
黄阿毛的抄手皮薄馅大,很受年轻人喜爱青睐。
第西轮出摊,抄手不一会就被一扫而光。
归根到底,天幕只是给了他方向,想要真正走到终点,还得依靠自己的努力。
小半个月下来,他也积累了不少老顾客,有了固定的摊位。
这不,这天风和日丽,摊前攒动的公子小姐们举着团扇指点,有位姑娘金步摇晃得厉害,脆响中黄阿毛己快手舀起馄饨,铜勺边缘磕在粗陶碗沿,“当啷”声惊飞了停在酱醋坛上的蝴蝶。
他弯腰递碗时,瞥见街角闪过熟悉的身影——
这不是曾同衙门当差的老伙计胡萝卜嘛,此刻正举着竹筷子戳他的抄手。
黄阿毛喉头一紧,却见那人突然竖起大拇指——
老黄这手艺,比汴京楼的银丝馄饨还鲜!
熟悉的乡音无改,可惜鬓毛己衰。
话音未落,围观人群的竹篾食盒己层层叠上摊头,铜子儿叮叮当当落进陶钵,震得他的掌心发颤。
挣钱的感觉,真好,他首起腰板甩了甩发麻的肩膀。
堂堂正正活着,真好!
食客们满意离开,他也趁着夜色暗涌,给妻子买上一根新簪子,给儿女各自带回来了一个虎头娃娃。
平淡无奇的日子,果然才是生命中的好日子啊。
行至门前,妻子立在门前等候多时,接过他的担子,给他按按肩膀。
“如娘,家里辛苦你了,”包抄手的活计大部分是由妻子完成。
“给你带了点小玩意,”黄阿毛把钱袋子交给妻子,把发簪插进妻子的青丝里。
有钱真好,能获得妻子儿女,父母的笑脸,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碎碎念:(1)理性的囚笼:高度理性化的社会中,个体自由和个性受到束缚,被迫适应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社会结构。
(2)庆历新政:宋代缩减政府开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