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神秘短信后的林夏,表面上仍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师父事迹的宣传工作,可内心却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牵着,总觉得暗处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d¢a¨w~e-n¨x+u′e′x*s¨w!.~c/o?m,
为了缓解这种紧绷的状态,也为了配制一位患者所需的特殊中药,她决定亲自上山采药。
林夏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两天,桌子上面铺满了师父留下的医书和笔记。
泛黄的纸页间,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草药的特性、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她戴着眼镜,手指在书页间轻轻滑动,不时的用红笔标注重点。
“黄连喜冷凉、湿润,多生于海拔1000 - 1900米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
天麻适宜腐殖质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常长在半阴半阳的山坡上……”
林夏一边喃喃的自语,一边将这些信息整理成详细的清单。
除了研究草药知识,林夏还仔细的检查着采集工具。
那把跟随师父多年的采药锄,木柄已经被磨得发亮,她用砂纸细细的打磨了一下,又给金属锄头部分上了一层防锈油。
采药篓是竹编的,有些地方的竹条已经松动,她找来新的竹篾,耐心地修补好了松动的地方。′墈¨书!君· .最_芯^蟑/劫\埂!新′筷^
此外,她还准备了急救包、水壶、干粮,甚至带上了简易的帐篷,以防在山上遇到突发情况。
出发的那天,天刚蒙蒙亮,林夏就开车来到了山区,然后背着沉重的采药篓,手持采药锄,独自一个人踏上了前往山区的路。
山路崎岖难行,碎石子不时的从脚下滑落,林夏只能小心翼翼地贴着山壁走。
清晨的山间弥漫着薄雾,空气里面满是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偶尔传来了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山林的寂静。
随着不断的深入山区,林夏的眼睛始终专注地扫视着四周。
突然,她在一处潮湿的岩壁下,发现了几株叶片呈羽状分裂的植物,叶片边缘有尖锐的锯齿,正是她苦苦寻找的黄连。
林夏的心中一喜,快步走上前去,蹲下身子仔细的观察。
确认无误后,她拿起了采药锄,轻轻的刨开了黄连周围的泥土,尽量的不损伤黄连的根系。
“师父说过,采药讲究‘取之有度’,不能连根拔起,要留下一部分让它继续生长。”
林夏一边念叨着师父的教诲,一边只采下了黄连的地上部分,将根茎小心地埋回了土里。-鸿!特,暁`税·蛧¨ !哽~歆·最·筷`
采完以后,她从口袋里面掏出了笔记本,详细的记录着:“黄连,采集于xx山北坡岩壁下,海拔约1200米,叶片完整,长势良好。”
在山上继续前行着,林夏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
这里的光线昏暗,腐殖质的气味浓郁,正是天麻生长的理想环境。
她弯着腰,拨开厚厚的落叶,仔细的寻找着天麻特有的箭状花序。
找了许久,就在她有些失望准备离开的时候,一抹淡黄色的身影映入了她的眼帘。
林夏走近一看,一株天麻正从松软的泥土中钻出,花序挺拔,叶片呈鳞片状。
林夏屏住了呼吸,用采药锄轻轻的挖开了周围的泥土。
天麻的块茎藏在地下,她生怕用力过猛损伤到它,每一下挖掘都格外的小心。
终于,一个椭圆形、黄白色的天麻块茎完整地呈现在了她的眼前。
林夏兴奋地将天麻放入了采药篓,又在笔记本上详细的记录了采集过程和周边的环境。
在采药的过程中,林夏也不断的与自然互动。她会驻足观察一株刚刚绽放的野花,看蜜蜂在花蕊间忙碌;
也会蹲在小溪边,听流水潺潺,感受清凉的溪水从指尖滑过。
她发现,不同种类的草药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有的只生长在朝阳的山坡上,有的则偏爱潮湿的溪边。
这些发现让她对师父医书中的记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就在林夏准备返程的时候,她在一片灌木丛中意外的发现了几株她从未见过的植物。
植株矮小,叶片呈心形,表面布满了白色的绒毛,顶部开着淡紫色的小花。
林夏好奇地凑近观察,凭借多年学习中医的经验,她的直觉告诉她,这可能是一种罕见的草药。
她小心地采下一株,准备带回去仔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