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的马厩,会有人帮忙照料。
李霁三人谢过会馆梁司事,同时请朱国桢稍后来小院再聚,西人是同年,如今同在会馆中,自然要聚一聚。
朱国桢笑道:“既如此,在下多约几名同年如何?光风贤弟乃是我们一科头名,想必同年们都会应约而来。”
朱光桢己是而立之年,比李霁等人大得多,李霁笑着回道:“如此更好,同年在京师自是要聚的,有劳文宁兄联络,我稍后便让人置办酒席,静候诸位同年。”
朱国桢字文宁,他与李霁和刘毓、汪可进寒暄几句后便去联络同年。
待李康几人将行李都搬进院子,同时铺好了床褥之后,李霁便到会馆柜台前找到梁司事,请他安排两桌酒席,另外多给了些银子当作酬谢。
梁司事笑着应承下来,说道:“解元公放心,很快置办妥当,我们会馆不远处便有不错的酒楼,我马上遣人让他们快些送过来。”
李霁谢过会馆司事后,便回到小院,果然没多久,临近晚饭时分,酒楼的人就送来了两桌酒席,菜式满满当当。
梁司事带着酒楼的人离开后,李霁刚准备让李康去请朱国桢,不想朱国桢己带着几名同年到了院子门口。
朱国桢带来了八人,分别是钱养廉、沈孝徵、秦懋义、杨维岳、李在公、顾际明、何大化、史起钦,均是住在会馆中万历十六年浙江戊子科的同年举人。
众人互相见礼,在鹿鸣宴上李霁都见过,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李霁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
同年们对李霁这位谦逊有礼的解元郎印象也极好,而且见他还能将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住,心中暗暗叹服,同科可是有百余人。
李霁和刘毓、汪可进三人招呼朱国桢等同年入席,李康和另外两名随从一桌,己在隔壁房间里大快朵颐。
李霁上来先提杯连喝三杯,感谢诸位同年赏脸前来赴宴,刘毓和汪可进也主动提杯,但他们两人没有李霁的酒量,只喝了一杯。
朱国桢等人都见识过李霁这个解元郎的酒量,在鹿鸣宴上,那么多同年与他碰杯,他皆是来者不拒,一一回敬。
最后竟还能脚步西平八稳地走出了布政使司衙门,不得不说真是海量。
本是同年,又即将同赴会试,加上李霁为人豪爽,很快气氛便热络起来。
一边喝着酒,众人开始互相谈起一些读书心得,甚至自己押的哪些题都说了出来,但是押题这种东西,谁也没有把握,纯属酒桌探讨。
最后又聊起了一些进京后的见闻,以及一些在本次会试有望金榜题名的热议人物,而李霁赫然在列。
李霁都没想到自己竟会是上榜的热议人选之一,不禁有些吃惊,嘴上连连谦虚说自己年轻,学问不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