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遭窃一案告破后,包拯在开封城的声名愈发远扬,百姓们对他的爱戴之情也日益深厚。*x-i,n_x¨s¨c+m,s^.¢c\o′m\然而,包拯并未沉浸在这些赞誉之中,依旧秉持着公正无私的态度,处理着一桩桩案件,守护着开封城的秩序。
这一日,阳光明媚,包拯正与公孙策、展昭在书房中谈论着一些律法上的问题。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随后一名衙役匆匆走进来,禀报道:“大人,城外清风书院的山长派人前来报案,说是书院里丢失了一批珍贵的古籍善本,情况十分紧急,恳请大人前往调查。”
包拯闻言,神色一凛,他深知这些古籍善本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当即决定与公孙策、展昭一同前往清风书院。
清风书院坐落在城外一片幽静的山林之中,环境清幽,书香四溢。包拯等人赶到时,书院的山长林修文早已焦急地在门口等候。见到包拯,林修文急忙迎上前去,神色慌张地说道:“包大人,您可一定要帮帮我们书院啊!那些古籍善本都是历代先贤的心血,价值不可估量,如今被盗,实在是痛心疾首。”
包拯安抚了林修文几句,便与众人一同走进书院。经过询问,包拯得知,被盗的古籍善本都存放在书院的藏书阁中。?g`o?u\g!o¨u/k.a·n?s¨h?u~.`c_o?m^藏书阁位于书院的后院,是一座颇为坚固的建筑,平日里由专人看守。
包拯等人来到藏书阁,只见藏书阁的门窗紧闭,并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进入藏书阁后,包拯发现里面的书架有些凌乱,原本整齐排列的书籍被翻动过,而那批被盗的古籍善本却不翼而飞。
公孙策仔细检查了藏书阁的门窗和周围的墙壁,说道:“大人,这门窗都完好无损,没有被撬开的迹象,墙壁也没有任何被开凿的痕迹。而且,藏书阁只有这一个入口,贼人是如何进入并偷走古籍的,实在令人费解。”
展昭在藏书阁里四处查看,在地上发现了一些细微的脚印,脚印看起来有些杂乱,似乎有几个人在这里走动过。展昭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后说道:“大人,这些脚印有些蹊跷,看起来不像是书院里的人留下的。另外,在藏书阁的角落,我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纤维,很可能是贼人衣服上掉落的。”
包拯点点头,转头问林修文:“林山长,除了看守藏书阁的人之外,还有何人知道藏书阁的钥匙存放之处?”
林修文思索片刻后说:“包大人,知道藏书阁钥匙的人除了看守的李老头之外,还有几位书院的先生,他们平日里也会来藏书阁查阅资料。-m¢a-n′k?a.n?s?h-u^.`c/o,m′但这些先生都是品行端正、学识渊博之人,我实在难以相信他们会做出这种事。”
包拯又问:“那书院最近可曾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发生,或者有没有与什么人结怨?”
林修文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包大人,近日倒是有一件事。城中有一个名叫钱富海的商人,一直想要收购我们书院的一些古籍善本,我们都拒绝了。他还曾威胁说,如果不把书卖给他,他有的是办法得到。当时我们也没把他的话当回事,现在想来,会不会是他派人干的?”
包拯心中一动,转头对展昭说:“展护卫,你去调查一下钱富海以及那几位知道藏书阁钥匙的先生昨日的行踪,看是否有作案时间。公孙先生,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些细小的纤维和地上的脚印,看能否找到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公孙策则继续在藏书阁里仔细研究那些细小的纤维和脚印。过了一会儿,公孙策兴奋地说道:“大人,这些细小的纤维经过我的初步判断,是一种粗布的纤维,一般是普通百姓所穿衣物的材质。而这些脚印,从大小和深度来看,应该是几个人的脚印,而且其中有一个人的脚印比较特殊,他的鞋底似乎有一些独特的花纹。”
此时,展昭回来禀报:“大人,经过调查,几位书院的先生昨日一整天都在书院里授课或者备课,有学生和其他先生可以证明他们的行踪。而钱富海昨日白天在自己的商铺里,傍晚时分去了一家酒楼,酒楼的伙计说他在那里宴请宾客,直到很晚才离开,似乎也没有作案时间。”
包拯点点头,说道:“既然他们的行踪都有证明,那我们就从这粗布纤维和特殊花纹的脚印入手调查。派人去城中的布庄和鞋铺打听一下,看是否有人购买过这种粗布,以及制作过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