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日的黎明裹挟着未散的硝烟。+狐*恋*文!茓- +首~发?包拯站在开封府衙门的滴水檐下,指尖摩挲着青铜碎片边缘的锯齿状缺口。昨夜爆炸震落的瓦砾堆里,衙役们又翻出三块相似的残件,拼合处泛着诡异的铜绿。
"大人!"展昭踏着晨露归来,腰间佩剑沾着新鲜的血迹,"追查水银来源时遭遇伏击,对方使的是军中的制式弩机。"
公孙策正在检验残件,闻言突然用银针挑起一抹铜绿:"这不是寻常锈蚀…..."他将针尖凑近烛火,青烟竟在空中凝成莲花状,"西域'鬼眼砂',遇热显形,专用来标记重要机关部件。"
包拯取过尚方剑,剑尖轻挑碎片拼接处。随着"咔嗒"轻响,四块残件竟严丝合缝地组成半面虎符形状,内里暗藏七道曲折沟槽。
"是枢密院调兵虎符的母版!"公孙策声音发颤,"能仿造任何一路大军的兵符!"
急促的马蹄声撕裂晨雾。八百里加急信使滚鞍下马:"禀大人!河北路急报,昨夜二十六处军镇同时出现莲花纹死士,皆在粮仓纵火未遂!"
包拯展开军报附图,二十六处红圈与无名信上的《九边兵要图》完全重合。他忽然用剑尖划过地图,将各点连成线——赫然是北斗七星环绕紫微帝星的星象!
"不是简单的纵火。"包拯剑尖顿在北斗勺柄末端,"他们在等某个特定天象…..."
话音未落,王朝仪满头大汗冲进来:"大人!杜清芷的绣鞋在太史局浑天仪下被发现,鞋底沾着星图残墨!"
太史局内,青铜浑天仪被人为偏移了七度。.天.禧·晓′税+旺- *无?错`内!容!监正指着星盘上新增的朱砂标记:"昨夜有人篡改天象记录,将庚寅日的'荧惑守心'凶兆改成了吉兆。"
包拯俯身查看浑天仪基座,在东南角发现个隐蔽的暗格。暗格内静静躺着一枚青铜密钥,表面阴刻着与玉珏相同的波浪纹。
"这是…..."王朝仪突然跪下,"下官该死!这是先帝朝用来开启'天机匣'的密钥,匣中藏着边防要塞的密道图!"
展昭从梁上跃下,掌心摊着几粒黍米大小的金珠:"横梁有新鲜摩擦痕迹,窃贼身材娇小,右足微跛——就是杜清芷!"
回到衙门,包拯将密钥置于灯下细看。在特定角度的光照下,波浪纹投射出的阴影竟组成西夏文字。公孙策辨认片刻,突然打翻茶盏:"三日后西夏使团入京,要呈递所谓'和谈国书'!"
"调虎离山!"展昭剑鞘重重顿地,"他们在军镇制造混乱,逼朝廷调边军回防,届时西夏军队便可长驱直入!"
包拯却盯着密钥投射的阴影变化。随着烛火摇曳,那些西夏文字逐渐扭曲,最终显露出更小的契丹文字!
"双影密文…..."公孙策喉结滚动,"这是辽国细作的手法!"
惊雷般的鼓声突然响彻全城。衙役飞奔来报:"西水门守军截获艘可疑货船,舱底藏有二十六个密封铜罐!"
货船甲板上,铜罐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墈/书′君~ ?最`芯-彰¢踕~庚·薪,哙¨包拯用尚方剑轻挑罐口封泥,里面竟是凝固的水银,表面浮着层薄薄的硫磺粉。王朝仪突然指着罐底铭文:"景佑二年铸...…是先帝平定元昊叛乱时收缴的战利品!"
"原来如此。"包拯剑尖划过铜罐间的引线,"黑日盟余孽将当年缴获的水银武器分批隐藏,如今要借西夏使团入京之机引爆。"
公孙策突然抓起个铜罐猛摔在地。罐身碎裂的刹那,数十粒金珠滚落而出——与展昭在太史局发现的一模一样!
"金珠是机关部件!"他拾起一粒对着阳光,"看里面的中空结构,这是'千机锁'的触发子件!"
急促的哨箭声划破长空。展昭纵身跃上桅杆,只见汴河上游漂来数艘燃烧的草船,火舌正舔舐着系在船尾的竹筒。
"火攻!"他凌空翻下时斩断缆绳,"竹筒里全是硫磺粉!"
包拯却盯着顺流而下的某物——一具浮尸腰间别着青铜虎符,正是他们拼合的母版缺失的另一半!尸体右手紧握,掰开后掌心是用血画出的莲花,花蕊处点着个"庚寅"字样。
"是黑日盟的调兵凭证。"公孙策查验尸体口腔,"舌根有刺青...…此人是二十年前就该伏法的叛将赵元昊亲卫!"
回到衙门,包拯将完整的虎符置于案上。当两半母版合拢时,内部沟槽突然弹出七枚金针,针尖都淬着幽蓝的毒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