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新少年包青天 > 第17章 陆沉秘卷

第17章 陆沉秘卷

盛夏的暴雨持续了整整七日。*求\书~帮· ,嶵?歆·章-结.庚¢鑫¨筷·包拯站在开封府衙的檐下,望着庭院中积水的洼地里不断冒出的气泡。公孙策手持一卷泛潮的竹简匆匆走来:"大人,查清了!泉州水师在黑帆船残骸中发现了这个。"

展昭接过那截被海水泡发的船板,上面烙着奇特的火焰纹:"与之前发现的火山木同源,但这纹路..."

包拯指尖轻抚纹路凹陷处:"是南诏古文字,写着'赤焰岛'三字。"

公孙策展开《海疆志》:"赤焰岛在南海极南,岛上火山终年不熄,传说有'声如雷,光如电'的奇石。"

突然,屋檐滴落的水珠在石板上溅起的涟漪竟排列成奇特的图案。展昭俯身细看:"这不是随机的...水纹构成了某种符号!"

包拯取出海心玉置于水洼上方,玉石表面立刻凝结出细密的水珠,与地上的涟漪相互呼应:"有人在用特殊频率震动水脉..."

"报!"张龙冒雨奔来,"工部急报!汴河水位无故上涨,七大水门同时发出异响!"

包拯立即展开《汴京堪舆图》,手指沿着水系脉络移动:"白羽虽死,但他布下的音律阵还在运转!"

公孙策检测收集的水样:"水中有微量硫磺和铜绿...与火山音石的成分吻合!"

次日黎明,雨势稍歇。包拯三人沿着汴河巡视,发现每处水门的基石都有细微的裂痕。展昭运足内力倾听:"水底有规律的震动...像是某种机括在运转!"

河畔茶肆里,一个老船夫低声道:"前夜子时,老朽看见几个白衣人在水门下鼓捣什么,腰间挂着赤红的石头..."

包拯立即下令封锁七大水门。.k¢a′k¨a¢w~x¢.,c·o*m¢当差役撬开第三水门的基石时,露出下方一个精铜打造的圆筒,筒身刻满南诏符文,此刻正发出低沉的嗡鸣。

"水底音匣!"公孙策用银针轻触铜筒,"里面装有火山音石的碎片,借水流冲击发声!"

展昭运力将音匣取出,筒底连着七根近乎透明的丝线,延伸向不同方向:"这些丝线..."

"雪蚕丝混着人发!"公孙策脸色骤变,"与太原道观的布置一模一样!"

包拯沿着丝线走向河岸柳林,在第七棵老柳下挖出一个陶罐,罐中满是赤红如血的粉末:"火山石磨成的粉...遇水则鸣!"

开封府内,包拯将收集的线索一一陈列:水纹符号、火山石粉、铜制音匣...公孙策突然发现异常:"大人,这些水门基石的裂缝走向..."

"组成了南诏古文字。"包拯蘸水在案几上复原图案,"'陆沉'二字。"

展昭剑眉紧蹙:"他们要沉没开封城?"

包拯摇头:"不,是更古老的计划...查《太宗实录》!"

档案库内,尘封的实录记载着一段秘辛:百年前,南诏国师曾以"陆沉之术"威胁大宋,称能令城池陷落。后太宗派奇士破其术,细节却未载明。

公孙策忽然指向附录的模糊印记:"这个符号...与海心玉上的水纹一模一样!"

包拯沉思良久:"立即去查当年那位奇士的后人!"

三日后,嵩山深处的草庐前。·3!0-1^b+o′o+k`..c!o-m*一位白发老妪听完来意,取出半卷残破的皮纸:"先祖留下的《破阵录》,缺了最关键的一页。"

展昭检查皮纸边缘:"是被撕去的...看这裂痕,不超过三年。"

老妪颤巍巍地指向山腰:"你们去问'听风叟'...他年轻时曾为南诏使臣做过向导。"

山腰石洞中,干瘦如柴的老者听完描述,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惧意:"陆沉之术需七处'地喉'共鸣...汴京水门正是建在古地喉之上!"

包拯追问:"如何破解?"

老者摇头:"除非找到南诏国师的'镇地铃'...但那宝物早已..."

离山时,公孙策在石阶上发现半片干枯的荷叶,上面用针孔刺出细密的图案:"是密码!写着'镇地铃在赤焰岛'!"

海浪拍打着船舷,包拯站在驶向南方的官船甲板上,手中的海心玉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公孙策调试着新制的药囊:"大人,赤焰岛终年炎热,这清心散需每两个时辰含服一次。"

展昭检查着特制的渔网:"希望这次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航程第十日,远处海面突然出现一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