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力,更需明法度、知礼仪、识大体!今日起一月,尔等便在这国士监中,熟读《大楚律》、《大楚会典》!此二书,乃我大楚立国之基,为官之本!一月之后,本官亲自考校!凡有疏漏者,轻则罚俸,重则革除功名!望尔等好自为之,莫负圣恩,莫负己身!”
一番官话,简洁有力,直指核心。堂下众人齐声应诺:“谨遵大人教诲!”
“嗯。” 唐守礼微微颔首,不再多言,挥手示意。
立刻有吏员上前,引领着三十名新科武举人,穿过大堂侧门,走向后衙。
后衙环境更为清幽,林木掩映间,一座古朴厚重的建筑出现在眼前,门楣上书“藏书阁”三字,但众人被直接引向旁边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
步入书房,一股陈年书墨的清香扑面而来。宽敞的厅堂内,整齐摆放着三十张书案,文房四宝俱全。
而在书案之上,早已各自放好两套厚重如砖的典籍——深蓝色封皮的是《大楚律》,暗红色封皮的是《大楚会典》。每一套都厚达数寸,书页泛黄,显然已是翻印多次的官定版本。
“此乃尔等一月所需。” 吏员面无表情地说道,“每日卯时初刻点卯,酉时末刻下值。期间不得喧哗,不得擅离。若有疑问,可询当值教习。开始吧。”
随着吏员退出,书房内陷入一片寂静,只剩下翻阅书页的沙沙声。
顾铭羽在自己的书案后坐下,拿起那本沉甸甸的《大楚律》。翻开扉页,密密麻麻、条分缕析的律法条文映入眼帘。从谋逆大罪到市井斗殴,从军功封赏到赋税徭役,包罗万象,繁复至极。
他没有丝毫抱怨或懈怠。庙堂之高亦是战场。通晓这王朝的规则,便是掌握这战场的地图。
他收敛心神,目光专注地落在字里行间,强大的神识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开始运转,如同最精密的器械,将一条条冰冷的律法刻印入脑海。
自这一日起,顾铭羽的生活变得规律而单调。
每日卯时初刻,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他已准时出现在国士监门前,验过令牌,踏入那肃穆的门户。
辰时初刻,便已端坐于书房书案之后,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律法条文与典章制度之中。
午时有短暂的休憩与简单的饭食。
酉时末刻,暮色四合,方才合上厚重的典籍,随着人流安静地离开国士监,穿过那寂静得如同仙境内城,返回外城东南明月巷那处小小的宅院。
就这么周而复始,整整一月。
书房内,有人抓耳挠腮,有人昏昏欲睡,有人低声抱怨。
唯有顾铭羽,始终如一尊石雕,脊背挺直,目光沉静,指尖划过书页的声音稳定而清晰。偶尔有教习巡视至此,目光落在顾铭羽身上,眼中都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这枯燥的学礼岁月,于顾铭羽而言,既是沉淀,亦是磨砺。
他在字里行间,不仅看到了大楚王朝森严的骨架,也隐约触摸到了那潜藏于规则之下的、更为复杂的暗流与脉络。这些,都将是他未来在这座庞大帝国中行走的依仗。
而殿试的最终考验,如同悬于头顶的利剑,随着学礼之期的临近,其锋芒,已悄然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