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沟古道的泥泞中倒插着断裂的青铜铍。?2`8_l\u`._n`e′t¢
> 白发老将侯嬴后人以血书旗,战车辕木撞上秦军盾阵的闷响如同丧钟。
> 当王贲的求援信使被斩于殿前时,嬴政正用血玉镇纸碾碎信陵君佩剑的陶俑。
> “告诉那些魏国老朽,”碎陶粉末簌簌而落,“寡人送他们的挽歌……是战鼓谱的。”
---
鸿沟故道,这片曾经沟通黄河与淮水、见证过无数舟楫往来的宽阔水道,如今只剩下一条在秋日阳光下闪烁着诡异光泽、散发着浓烈腥气的巨大泥沼。浑浊的泥浆不再是水的颜色,而是被反复浸透的鲜血染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暗红发黑。大梁城破的滔天洪水退去后,留下了深达数尺、粘稠如同糖浆的淤泥,吞噬了无数的尸体、断戟、残甲,也吞噬了魏国最后的荣光。空气中弥漫着尸体高度腐败的甜腥、淤泥的土腥、以及一种绝望凝固后的死寂。偶尔有气泡从泥沼深处翻涌上来,“啵”地一声破裂,带起一小股更加浓郁的恶臭。
就在这片死亡泥沼的边缘,一片地势稍高的、布满车辙和蹄印的荒滩上,却诡异地矗立着一支军队。一支与周围地狱景象格格不入、散发着悲壮与迟暮气息的军队。
没有秦军森严如林的黑色方阵,没有猎猎招展的玄鸟旗。只有数百乘战车,如同从时光长河中驶出的幽灵,沉默地排列成一个松散却决绝的锥形阵。拉车的战马早已不复壮年,毛色暗淡杂乱,肋骨根根可见,口鼻喷着粗重的白气,马蹄不安地刨着脚下混杂着碎骨和锈铁的泥土。战车本身也显得老旧残破,车轮裹着厚厚的泥浆,车辕和厢板上的朱漆斑驳剥落,露出朽坏的木质。但每一辆战车上,都挺立着两到三名战士。
他们大多鬓发如霜,脸上刻满风霜的沟壑,眼神却如同淬火的青铜,燃烧着一种近乎凝固的火焰。身上披挂的甲胄式样古老,有魏武卒的犀甲札片,也有更早的皮质镶嵌青铜泡钉的旧甲,大多残破不堪,沾染着新旧不一、早已发黑的血迹。手中的兵器更是五花八门:沉重的青铜戈矛、宽刃的战国长剑、甚至还有形制古拙的长铍和铜殳。没有统一的号令,没有激昂的战鼓,只有一种沉重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凝固的空气。
阵前,一面巨大的、用数块褪色麻布勉强拼凑而成的旗帜在萧瑟的秋风中猎猎作响。旗帜上没有图腾,没有徽记,只有三个用浓稠的、尚未完全干涸的鲜血书写的、力透布背、触目惊心的大字——**“信陵军”**!执旗者,是一位身形佝偻、白发苍苍、仅剩独臂的老者。他仅存的右手死死攥着旗杆,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前方秦军营寨的方向,干瘪的嘴唇无声地翕动着,仿佛在呼唤着某个早已逝去的名字。他是侯嬴!昔日信陵君窃符救赵时,那个以死明志的守门小吏侯嬴的后人!他用自己的血,书写了这面象征最后忠诚与复仇的旗帜!
在“信陵军”大旗之下,一辆由四匹格外雄健(却也显老态)的黑色战马拉动的青铜轺车,如同锥形阵最锋利的矛尖,静静地停驻着。轺车装饰华美,虽蒙尘泥,依旧可见昔日的辉煌。^微·趣`小?说~ -无?错-内+容\车轼之上,并未竖立将旗,而是稳稳地横放着一柄连鞘长剑。剑鞘由名贵的紫檀木制成,镶嵌金丝云纹,虽经岁月,光华内敛。剑格处,一枚小巧的玄鸟玉佩在风中微微晃动。这柄剑,正是信陵君魏无忌生前的佩剑——“承影”!象征着合纵抗秦的领袖之魂,也凝聚着眼前这群白发死士最后的精神支柱!
车左御者位置,坐着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身穿洗得发白的深衣老者。他并非战士,而是昔日信陵君门下的首席谋士——薛公的后人!他手中没有兵器,只有一卷摊开的、边缘磨损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合纵抗秦的策论。车右,则是一位身高九尺、如同铁塔般雄壮的独目老将,身披重甲,手中紧握一柄巨大到夸张的青铜长钺!他叫朱亥!正是当年信陵君窃符救赵时,用四十斤铁锥击杀晋鄙大将的那位屠夫勇士的后裔!他仅存的独眼中,燃烧着如同实质的、足以焚毁一切的仇恨火焰!
“朱亥将军……薛公……” 青铜轺车的帷幕被一只枯瘦却异常稳定的手缓缓掀开。一个同样白发苍苍、面容憔悴却带着一种奇异威严的老者探出身。他穿着式样古雅的魏国深衣,头戴玉冠,正是这支“信陵军”名义上的统帅——魏国仅存的宗室老臣,魏咎(魏豹之兄)。他抚摸着车轼上那柄“承影”剑冰冷的剑鞘,声音沙哑而沉重:“秦军……已发现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