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
李国庆看着周蓉,她年纪轻轻便敢于千里奔赴,这种行为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哦,那你也是文学社的吗?我叫周蓉,这是我的同学蔡晓光,我们来自吉春。”
周蓉走近几步,目光不舍得移开。
蔡晓光站在一旁,既欣慰又遗憾,一个冯化成就够头疼了,现在又冒出一个。
“抱歉,我是勤工俭学社的,我叫李国庆。”
李国庆微微低头,打量着个子不高、还未完全长开的周蓉,有种置身戏中的感觉。
周蓉的到来似乎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情,大约就在明年底。
“你好!”
周蓉不知如何开口,只能以问候表示礼貌。
“你们好!”
李国庆点头回应,“一起进去吧,我对这里很熟悉。”
“好的!”
周蓉招呼蔡晓光跟随,他们昨天就到了,不过参加的是不同的活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片刻后,三人来到一间大教室,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李国庆只是想参与一下,维持点存在感,毕竟他还挂着北大才子的名号呢。
“周蓉、蔡晓光,你们不远千里从吉春赶来,就为了参加文学社的活动,不觉得浪费时间吗?”
学校停课了,我们在家也没闲着,跟同学一起出去走走看看。”
周蓉有自己的小圈子,即使不上课,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那很好啊!”
李国庆只是随意一问,此刻他还有些恍惚,周蓉应该是来京城串联认识冯化成的吧。
“李国庆,你也喜欢文学吗?”
周蓉坐在旁边的座位上,人还没到齐,活动还没开始,便主动聊起天来。
敢于来京城的人,绝非性格内向者。
“很喜欢,不过我没这方面的天赋,写不了诗。”
李国庆摇摇头,现代诗只要有心就能写,不必拘泥于形式,但要写出彩却不容易,所以他不愿献丑。
早知道该叫上东旭兄,那才是真正的才华。
“哦,那你……”
周蓉问了不少问题,都在打探情况,同时也在分享自己的经历。
蔡晓光一直安静地坐在一旁,除非被问话否则不开口。
李国庆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广交朋友嘛,要真诚待人。
“哎呀,李国庆,你都三十六了?真看不出,我还以为你才二十七八呢。”
周蓉很惊讶,这人看起来好年轻。
李国庆摸了摸鼻子,岁月不饶人,看起来都快奔四了,留了点胡渣可能让人觉得更成熟,但这让他办事不靠谱。
现在正是流行留胡须的时代,尤其是过了三十岁后。
“我都有四个孩子了,结婚后才去读的大学……”
李国庆正说着,忽然看见冯化成进来了,这个人他之前见过。
除了年龄相当,仅比他大一岁外,其他方面两人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冯化成仍在争取加入作协,而他的朋友圈里曾有作协的大人物老舍。
未来老舍若有所成就,他在文化圈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
“周蓉,那位就是你要找的冯化成,那个戴眼镜的。”
“是他啊!”
周蓉一眼认出了他,又看了看身边的李国庆,同样是三十多岁、已婚人士,但这差距也太大了。
“李社长,我一直在找你,现在终于见到你了。”
一位中年男子走近,他是文学社的社长。
“我只是随便转转。”
李国庆站起来握手寒暄几句,待对方离开后,低声说道:“周蓉,蔡晓光,我有点事需要处理。
这是我家的电话,若在京都遇到麻烦,随时可以联系我。”
“谢谢!”
“多谢!”
二人望着李国庆走向前台,文学社的诗歌活动随即开始。
“下面有请本次诗歌活动的特邀嘉宾——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着名词曲作家、勤工俭学社社长李国庆同志!”
介绍到李国庆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毕竟这里有他的社团成员。
李国庆被众人簇拥着,不过还没等活动结束,他就离开了,周末回家陪女儿不是更好吗?
“周蓉,你不正是为了见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