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打理,这座院子根本运转不起来,规格太高了。
“叮铃铃!”
自行车铃声响起,街道上骑车的人明显多了,生活逐渐好了起来,人们开始舍得花钱了。
各项物资供应逐步恢复到灾前水平,甚至对京城七十岁以上老人实行特殊政策,定量内可额外购买五斤白面或大米。-d^a¢n!g`k_a′n~s-h\u^.`c¢o?m`
细粮供应终于改善,从灾年时占定量的三分之一提升到如今的三分之二。
李国庆几乎忍不住欢呼:“白面自由了!”
尽管如此,各家口粮依旧紧张,大家因 而心有余悸,手里有粮票也会省着以防万一。
“嘿,李国庆,你回来啦。”
阎埠贵满脸笑意,看来情况好转了,又能开始向他出售白面票了,只是价格也恢复到正常水平。
“待会我还得出门一趟。”
他这次回来是为了送菜回家,方便秦京茹做饭,之后还得去看望秀儿。
“李国庆,这里有封信,是我帮人转交的。”
阎埠贵欲言又止。
“是谁给我的?”
李国庆一愣,这不应该啊,他的地址并未公开,虽然容易被查到,但真想找到并不容易。
就像陈雪茹,至今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丁秋楠也不知道。
“你自己看吧,是一位退休教师,你初中的时候他教过你。
嗯,他丢了粮票,我借了两斤给他。”
阎埠贵虽精于算计多年,却毫不犹豫拿出两斤粮票助人。
作为同行,他不愿见同事陷入困境。
“怎么回事?”李国庆打开信封,见信中字体端庄,应是教语文的老师所写。
信中语气颇为文雅,若非他学中文,恐怕难以完全理解。
敬启者李国庆同学:
久违不见,尊容想必依旧安好。
现遇急事,诚盼相助。
不慎遗失粮票五十余斤,关乎全家生计,窘境当前,亟待解决。
仅节食数日,便觉头晕体弱,追悔莫及……
恳请慷慨解囊,望能渡过难关。
——垂暮之王老师
这文人的求助方式真是绕远路!先是谦卑问候,接着陈述困境,最后又添悲情,连“垂暮”都搬出来了。
回想初中时的语文老师,确实年长。
“三叔,王老师是不是刚调整定量配额就丢了粮票?”
“没错,他家人口多,既要买家里吃的,还要在外用餐。
丢了五十多斤粮票,实在撑不住。
我和王老师早就熟识,同为语文教师,我已经借给他两斤粮票,没抱希望收回。”
阎埠贵感同身受,不想自己老了也遭此困境。
“他家在哪?我去看看。
不对,他怎么会知道我生活不错?看来是要广撒网了!”
李国庆意识到,学生借个一两斤粮票就能缓解燃眉之急。
“不是随便找的对象,他听别人说你条件不错,在下棋时得知的。”
阎埠贵感到头疼,今天放学后一时冲动跑去下棋,这么多人看着,真是丢脸,最后还输了两斤粗粮票。
“人还在北新桥?哦,我想起来了,是那个秃顶的老头吧,藏得真够深的,这么多年都没相认。”
李国庆回想起当时的事,他还输了两盘棋,现在想想,真不好意思写信借钱了。
“唉!出了学校,谁还认得老师啊!”
阎埠贵也觉得挺尴尬,教了这么多学生,也没见谁回来孝敬,能在路上不被学生认出来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行,我也去看看情况,先回家一趟。”
他懒得骑车了,从车上拿下袋子,直接提着走向中院。
两年后,何雨水今年七月参加高考失利,没能考上,刚开学就去复读了,有傻柱和何大清帮忙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