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辆,念旧得很。
“姐夫,今晚回来吗?”
秦京茹骑着新买的车,车后挂满行李,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当然回来啦,才十二公里,很快的。”
以他的速度,不用多久就能回来,不过天天往返确实吃不消,到学校后先成立勤工俭学社总部,顺便合理逃课。
“嗯。”
秦京茹不再多问,只要能回来就好。
李国庆提前规划了路线,带秦京茹抄小路,省了不少时间,即便中午还逛了会儿,到学校门口时也才九点。
望着北大的校门,他忽然想起一个人,也是因为小时候常吃粗粮的厉害角色。
就像《合伙人》里的成东青,虽然后来转去做东方玉米生意,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李国庆打算投资这个寒门学子,吸纳进勤工俭学社。
还有个小时候吃红薯吃得够呛的牛人,大强子,没上过北大,但将来也会加入勤工俭学社。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他让关响多吃粗粮,这是关爱!
他是位好父亲,对孩子寄予厚望,是最质朴、最深沉的父爱。
“姐夫,能进学校了吗?”
秦京茹轻声问了一句,他们在门口已经等了好一会儿,周围已经有人开始指指点点了。
“哦,先进去吧!”
李国庆回过神来,随后迈步前行。
到了学校,先办理入学手续,门口有举着文学系牌子的工作人员。
接下来是分宿舍、分班,各种手续一路畅通,不仅不用交钱,还能领到补助金,越贫困的学生补助越多。
“姐夫,等等我。”
秦京茹背着大包,一手提着水桶,匆匆跟上。
“哦,我走慢点。”
李国庆手里拿着一卷凉席,正忙着找路,确实有些费劲。
绕了几圈,终于找到了宿舍楼,条件自然谈不上好。
到了二楼走廊,按照门牌号找到宿舍,推开门一看,他应该是最后一个到的。
这是一个八人间,上下铺各四张,中间有一张桌子,还有一个窗户。
“你是李国庆吧?我们宿舍就差你了。”
一个高大的男生迎了上来,宿舍一共八个人,只有李国庆是从京城来的,其他七个人早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