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刘光天没考上,昨天刚被二大爷教训了一顿,要不是李哥哥拦着,情况会更糟糕。
"不读了,我家境况不太好。"
于海棠的情况还算好,毕竟她是女孩子,花销不大。
"别提这些了,海棠,我要带关响去买书,一起去新华书店看看吧。"
何雨水作为大姐姐,也被嘱咐要好好照顾关响。
"好啊!"
于海棠摸了摸关响的小脸,又跟秦京茹打了招呼后,一起去了书店。
逛了一个小时出来,除了于海棠外,其他人都买到了书。
这让于海棠忍不住问:"关响,你也有钱买书吗?"
"这是我爸爸给的零花钱。"
关响手里拿着两本新式的小人书。
秦京茹接着说道:"他攒了不少呢,我也有一些零花钱。"
"你们真好!"
于海棠非常羡慕,她口袋里只有一毛钱,还是费了好大力气才从妈妈那里要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几人便去了王府街大街闲逛,虽然不花钱,但也能玩上大半天。
到了中午吃面条的时候,于海棠突然惊讶地说道:"李哥哥要读高一了,这怎么可能呢?"
1969年
我八岁时,在菜市场门口见到他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上高中时,他也要考高中了吗?
“关响,你爸爸三十岁了吧?”
“海棠姐姐,我爸爸要去读高中呢,还要考大学。”
关响特别自豪,等开学后,他要告诉同学们这件事。
秦京茹也说:“我姐夫很厉害的,一定能考上大学。”
“这太不可思议了。”
于海棠好久才缓过神来,其他人家三十岁的男人,不是都在拼命赚钱养家吗?怎么还能继续读书?
……
这一天,李国庆去前门街道,因为要提前为学弈报名上学的事宜,学弈到了该读小学的年纪。
他家里,两个儿子在读小学,一个儿子在读幼儿园,加上小红星,还有一个九月份也要入幼儿园的孩子。
此外,还有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再加上他自己,如果没有一定的家底,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学弈,以后要好好学习,像你李叔叔一样考上大学。”
陈雪茹对自己的丈夫很有信心,虽然不敢说北大,但矿业大学应该问题不大吧。
“好的妈妈。”
学弈比同龄孩子晚入学大半年,但由于营养跟得上,长得很好,比其他一年级学生高出半头。
李国庆也一同办理了入学手续,本地户口的孩子早已提前录取,开学时的报名只是形式。
但外地户口的,只能等开学碰运气,因为建国后人口猛增,每年新生两千万以上,加上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导致学位紧张,京城的所有小学都爆满,所以早点报名,能更安心一些。
1970年
放学后,一家三口出门逛街。
陈雪茹不仅为丈夫添置物品,还给妹妹以及两个孩子买了礼物。
“国庆,什么时候把关响带来?他也是我的儿子,不亲近的话,以后可能就不认我了。”
陈雪茹再次提起此事,学弈都已经这么大了,她并不担心与秦淮茹摊牌。
“咳咳……再等等吧!明年,等我考上大学,我们一起庆祝。
今年还在受灾期,就算了。”
李国庆还想拖延时间,以维持他作为慈父用情专一的形象。
“那好,就定在明年。
说定了啊!一会儿回家,让丁妈带学弈出去玩。”
陈雪茹递了个暗示的眼神,意味着该交家用钱了。
“这……当然可以!”
他自认为铁骨铮铮,毫不退缩,刚初中毕业,勉强算个高中生。
……
一周后,丁秋楠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由于离得近,如果是外地的话,还得等一周左右才能收到。
有些高考生每天都往邮局跑,生怕通知书被人错拿。
没有这东西,到学校也没用。
通知书到手后,就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带到学校落户,从此吃上“皇粮”,即使放暑假或寒假,同样有补助。
毕业包分配,有稳定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