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了。
他点好钱后迅速跑出大门,去隔壁院子换面粉票。
路上,阎埠贵心想,他还得把自己家的面粉票换给李国庆,虽然只按一角换,但也接近五块钱。
两个月下来,算上从外院赚的,岂不是能赚到五十?再加把劲,就能买辆自行车了。
……
李国庆其实只是想多换些面粉票,但他超出额度了,干脆通过阎埠贵的手操作,中间有个跳板,左右不过几百斤面粉,没人会查。
手里有票子,心里不慌,出门吃饭随便花,这才是正经生活。
要是花不完,就攒着当收藏品,等他老了,给儿子留着买套房?
“女婿,怎么买这么多菜啊?”
秦母走上前接过大袋子,还挺沉的。
“这不是要聚餐嘛,当然得吃得好点。”
他把菜放下就进屋抱孩子去了。
没多久,老丈人来了,不是空着手来的,和三叔一起抬了个石磨到院子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之前一直在说这事,没想到今天终于办成了。
二大妈从屋里跑出来看热闹,“李国庆,你们家买石磨啦?”
“对,是托三叔买的,这是小型石磨,特制的,一个人就能推动,以后我们院子里谁都能用。
对了,我二大爷呢,叫他出来讲几句,顺便磨几斤豆子给大家看看。”
李国庆发现院里少了点什么,总觉得不太对劲,仔细一想,原来是二大爷没能像以往那样为大家做点事情。
"他在家呢,我去叫他出来。"二大妈匆匆跑回去,不一会儿,刘海中便随她来到了院子。
院里的邻居们听到消息都围了过来,多了个石磨,确实让生活方便了不少。
"咱们院子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有人说道,"从前有个公用的药锅,后来国庆过生日时添了个烧烤架,现在又有了石磨。"
"可不是嘛,国庆确实很用心,定制的小型石磨,谁都能轻松使用。"
"难得啊,这个孩子终于为大伙做了件好事。"
"哎呀,你还不知道吗?国庆最爱喝豆浆,快看,二大爷正在磨豆子呢。"
在大家的议论声中,刘海中握住石磨上的木柄开始转动。
二大妈在一旁添豆子,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干磨豆子的阻力显然比想象中大。
通常磨豆浆前会先将豆子泡软,磨的时候还要不断加水,这样才能顺利进行。
"二大爷,您真厉害,不愧是以前当锻工的。"
李国庆拿出五斤豆子,让刘海中全部磨成粉,以后想喝豆浆或做豆腐,只需加水煮开后滤去豆渣即可。
"国庆说得没错,当锻工的时候整天摆弄钢锭,比推磨累多了。"
虽然刘海中嘴上这样说,但实际上他当年因为受不了锻工的辛苦,后来改行做了钳工。
五斤豆子磨完,引来众人围观,虽然出了风头,但也累得满头大汗。
易中海在一旁笑着说:"咱们院子里就应该这样,有些东西可以共享,大家一起过更好的日子。"
众人点头同意,石磨就在后院,谁用过都要清理干净。
等刘海磨完豆子,立刻有人拿来玉米粒准备磨棒子面,这些玉米是乡下带来的。
李国庆已经回屋带孩子了,中午饭准备好,一家人开始吃饭。
“姐夫,这菜真好吃。”
秦光友眼睛发亮,他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一直盼着姐夫带他去餐馆,可姐姐还在坐月子。
不过姐夫很大方,在家也准备了不少硬菜,今天一定要吃得开心。
“菜好就多吃点。
对了光友,姐夫给你十斤面粉票,明天到学校食堂换一下,中午就在学校吃白面吧。”
李国庆说完递过一张票,阎埠贵已经出门换票了。
“啊!姐夫,我不能要,面粉票都是按量分配的。”
秦光友不敢接,他不想因为自己让姐夫吃粗粮,那样会加重他的胃病。
“拿着吧!我在院子里换了一些票,够吃的。”
李国庆不由分说地把面票给了小舅子,按照习俗,家里有学生的都会受到照顾。
“谢谢姐夫。”
秦光友收起票,非常高兴,明天在学校食堂就能吃上白面,跟城里的同学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