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t!x-t¨.!n,e¢t?”
旁边有老师回应道:“可不是嘛,前几天儿童节,有九个班的大合唱选了这首歌,还有两首独唱。
咱们京城所有小学和幼儿园,这首歌都传开了。”
“话说,那个作词作曲的李国庆到底是谁呀?这首歌既赚了钱又得了名。”
“不清楚,这个名字很有趣,李国庆,听起来像是‘国庆而治’,表面看似无用,其实很有才华。”
阎埠贵愣了一下,急忙问:“杨老师,你们说的李国庆,是不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词曲作者?”
“对呀!歌单上写着的,不信你瞧。”
这位老师立刻递过歌单。
阎埠贵一看,确实是李国庆的作品,不由得惊讶道:“这不会是同名同姓吧?这么巧的事不可能发生吧!”
“阎老师,听您说话的语气,您认识李国庆?”
几位老师眼睛发亮,要是能找到这个人就好了,毕竟现在的李国庆可是非常有名的作曲家。
,!
“我住的那个院子里确实有个叫李国庆的人,不过他这样子,似乎不太像是能写出歌来的那种人啊。”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这怎么可能呢?天下不会只让一个人赚尽所有钱吧!
“哪里不像了?阎老师,您院里的李国庆平时都在做什么工作呢?”
几个老师追问道,说不定真是他本人。
“这个嘛……其实他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
身为语文老师的阎埠贵一向口才不错,但现在却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李国庆那复杂且极不正当的经历。
以后在校园里,同事会不会误会他也做了坏事?
好一会儿,阎埠贵才找个借口离开,今晚回去一定要找李国庆好好问清楚,这事可不小。
……
李国庆来到车间后,把设计好的多功能削皮刀图纸交给了易中海,还招呼了几位工人帮忙。
比起之前的削笔刀和剃须刀,这款削皮刀感觉用途不大,看看上级要不要采用,反正这是献给集体的。
至于打谷机的设计,就不必制作了,太麻烦。
而且厂里目前缺少材料,索性下午交给杨厂长,一起上报,由上面决定如何处理。
“哥,刚才师父她们找你谈什么了?”
秦淮茹终于有机会询问具体情况。
“没什么大事,就是些小事情。”
李国庆转移话题,转而问起了媳妇的工作情况。
“李哥儿!”
陈碧华过来打招呼了。
“碧华,你在车间具体负责什么工作?”贾东旭一直没太明白。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帮忙清点零件。”陈碧华回答得很轻描淡写。
其实她从上班开始就在不停地数东西,一天下来脑袋都晕乎乎的。
“这样挺好,认真工作很值得称赞。”两人正在交谈时,周围的工友们悄悄议论起来。
“贾东旭真是的,把自己的老婆安排在车间,还是不太妥当,瞧她现在跟李国庆聊得多投入。”
“贾东旭这个人品行真不怎么样,怎么能让怀孕的妻子留在工厂里呢?相比之下,李国庆倒像是个正经人。”
“大家差不多都一样吧……嘘,别说了,李国庆好像听见了。”
工人们立刻闭上了嘴,谁也不敢惹事,而且最近李国庆可是厂里的风云人物,不仅有小发明,还为第二车间赢得了荣誉,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于是,李国庆坐在那里和妻子闲聊,偶尔也跟陈碧华聊两句,就这样高高兴兴地到了中午。
要是以前也能这样轻松地度过工作日,他也不会让妻子来顶班了,其实上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食堂的广播响了,开饭时间到了。
李国庆本能地想去拿饭盒冲向食堂,但随即意识到自己已经病退了。
而且今天有人提前溜出去抢饭,所以他也不着急了。
“淮茹,走吧,咱们去吃饭。
碧华你也一起来。”
秦淮茹点了点头,拿起自己的饭盒。
“好的,李哥。”
陈碧华心里很高兴,她在车间一直都不太融入集体,今天看到同事们对她和李国庆的关系很好,以后的日子或许会好过一些。
进厂前,她完全没想到东旭在车间的人缘这么糟糕,和李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