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w+u\x¢s-.^c′o′m/
“李国庆,正好你在,帮我劝劝东旭。”
“他在家什么都不做,光躺着睡觉,中午还要吃白面,我没钱,哪来的白面给他。”
贾张氏几乎哭出来,原以为儿媳顶班,日子能好过些,没想到儿子变懒了。
“贾张氏,这事我没法劝,东旭有病,怎么能让他干活呢。”
“我还有事,改天再谈。”
李国庆走了,贾家的事不算什么,东旭还没娶妻时,娘俩照样生活,虽不至于挨饿,但日子也不宽裕。
“姐夫,你怎么到哪儿都认识人。”
小京茹正忙着吃碗里的面条,闻着很香。
“这就是我魅力之所在。”
李国庆又从大碗里夹了些面条给她,他只叫了一碗,两人分着吃,省得浪费。
要不是带着孩子,他早就去河边钓鱼或者叫外卖了。
一大碗面条,小京茹吃了大半,连汤也喝了多半,真是能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出了东直门,他选了个好位置,在河边上摆好了鱼竿,这里避阳又安静。
“京茹,我先休息一下,你看到浮漂动了就叫我,别大声说话,不然会把鱼吓跑。”
今天没法造假了,晚上能不能喝到鱼汤,全靠小京茹的观察力。
“好的姐夫,我会小声说话。”
小京茹趴在姐夫耳边轻声说话。
李国庆被弄得耳朵发痒,但他依然保持着镇定。
他带了一卷草席来到草地,铺好后便躺下准备小憩一会儿,这是他的自然之道。
两根鱼竿插在草席旁,触手可及。
就算真的有鱼上钩,他也毫不慌乱。
小京茹坐在石头上,眼睛瞪得圆圆的,紧盯着河面上的浮漂。
她曾在村里见过别人钓鱼,知道其中的门道。
不知过去了多久,路上经过的大爷们已经看到了好几拨。
他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只能摇头,哪家钓鱼还让一个小姑娘帮忙看鱼竿呢?
“姐夫,有动静了,浮漂在动。”
李国庆感觉到耳朵发麻,立即翻身,几乎在睁开眼睛的瞬间,准确地抓住了鱼竿。
还好他有两只手,左手一抄便握住了另一根鱼竿。
运气不错,刚好遇到浮漂猛地下沉,拖向水底。
这时不钓更待何时。
“看我一竿开天门……起,再起,三起!”
“哎呀,姐夫,是一条大鱼!”
小京茹在河边拍着手,她从小就在村里长大,对田埂和河边的小路早已熟悉。
“确实是条大鱼!”
李国庆手中的鱼竿是竹制的,鱼线比竿子稍长一些。
他费了好几次劲才把这条大鱼拉上来,生怕用力过猛会折断鱼竿。
最后只能采用老办法,拖着鱼沿着河边走了好一段路,让它疲惫不堪,这才将其拉到岸边,用手提了起来。
“太好了,这条鱼至少有六七斤重!”
李国庆马上用鱼线穿过鱼鳃,提起鱼来,恨不得直接去王府井大街走一圈,再到大栅栏,最后站在前门火车站门口,让行人也瞧上一眼。
“姐夫,这条路不对,我们要往那边走。”
小京茹的方向感很好,虽然这是她第一次跟着去钓鱼,却能准确找到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只是顺便散散步。”
李国庆也没想到在护城河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他的鱼竿还是郊外砍来的竹子。
鱼线和鱼钩花了三分钱,铅坠用的是牙膏皮,浮漂是泡沫,鱼饵是蚯蚓,连抄网都没用。
仅花三分钱的成本,竟然钓到了七斤重的大鱼,他兴奋得想花钱登报宣传。
要是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可以写:要致富,先钓鱼!
不过冷静下来发现,这个报道上不了。
“大哥,你竟然钓到这么大的鱼。”
卤肉面店的小工从店里冲出来,差点被晃花了眼。
“这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基本操作,我的钓鱼技术很厉害……”
李国庆吹嘘一番后,又去了下一家,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
一个多小时后,他终于找对了路回到院子里,估计阎埠贵也应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