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东西她还能想办法处理卖掉,可这种需要再加工的东西,没有专业的工匠,一时半会根本卖不掉,这就等于不仅没赚钱,还把本金给套牢了。^0+0/小?说!网_ ¢已~发·布.最\新+章*节.
亏得她爹还一脸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出色地完成了 “任务”。
李氏也是一脸无奈。
那些络子自己绣坊也能卖个好价钱,哪里用得着他跑府城去卖?
不就是为了让他能体会一下赚钱的快乐吗?
现在快乐好像是有了,但钱却没赚到。
苏大却觉得这事儿还挺不错的,他做难民梳理的时候,就记得里面有做首饰的工匠。
城里的银楼都是家族传承,要是招新人,得让新人卖身才行,就怕自家的手艺外泄。
这会儿他完全可以请那几个工匠给自己加工首饰,到时候带去锦安城卖,说不定能卖个高价。
“说你没脑子吧,你还觉得自己有脑子,说你有脑子吧,谁过年的时候会帮你做这些?” 李氏没好气地说道。
再说了,镶嵌宝石肯定不能用普通的木头、铜铁来做吧?用金银的话,又得投入新的本钱,这哪像是去府城做生意,分明是去挖坑!
苏大道:“这些宝石虽然是边角料,但也是好东西,自然要用金子才能卖得起价钱。”
苏荷原本己经心灰意冷,听她爹这么一说,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b/x/k\a~n.s`h*u_.¨c.o\m.
确实,把这些东西加工一下再卖掉,说不定真能赚点儿钱呢?
靠卖红薯粉得卖几千甚至上万斤才能赚二十两银子,但要是卖金饰,说不定几件金饰就能搞定。
赚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任务啊。
工匠倒是不难找,难民南迁,为翠岭县带来了不少能工巧匠。
图纸也不成问题,审美和配色有工匠和她娘帮忙调整,造型苏荷也看过不少。
不弄那些复杂的造型,就长簪子弄点儿镶嵌,还有那种开口手镯也是。
冶炼不只有铁,还有金、银、铜。
用铜做模具,可以首接一次成型,还能够做出镂空的款式。
总之一句话,为了让她爹能够赚足 20 两银子,什么设计费、手工费,她都不要,只要能卖掉全算她爹赚的。
当然,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乡试重开,她爹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温书备考。
府试之后,她爹和大哥就己经开始准备乡试的事宜了,有乡试指南,再加上罗夫子的指导,能学的都己经学得差不多了,只是乡试取消后安顿难民耽误了些时间,这几天的重点就是温故而知新,找回考试的感觉。
苏大和苏启铭忙着温书,苏荷则忙着做首饰,李氏和苏薇都在赶着做衣服。!j+j·w\x¨c¨.,i¨n^f-o.
一天也就罢了,连着几天都在做,苏荷不禁感到奇怪:“绣坊不是有绣娘吗?怎么还要做这么多衣服?”
李氏头也没抬,说道:“这些是给你爹和大哥做的。”
苏荷更不解了,问道:“乡试要穿这么多衣服吗?”
李氏解释道:“锦安城比我们这儿冷不少,乡试又不能穿夹层的衣服,所以只能多做几件单衣,免得着凉了。”
以前乡试在十月,那时候天气还好,没有这样的问题,这次的乡试定在正月,就不能不考虑防寒的问题了。
“那能穿毛衣吗?”
“什么衣?”李氏没听过,终于停下了手里的活,“你说的是什么衣?”
苏荷不会织毛衣,唯一会的也就最简单的上下针,怎么织成毛衣——只能看李氏和苏薇的天赋了。
毛衣织不成,弄个背心也能保暖。
至少比穿那很多件的单衣要舒服。
当然,要是用羊毛织就更保暖了,只是时间紧迫,捻线要的时间太多,不如首接用绣坊里的线织一个。
家里有钱了,就不怕关键时刻浪费一点。
苏家族人原本是准备腊月底给苏大和苏启铭办酒的,一来这时候杀猪的人多办酒席容易,二来这事耽误了太久,不办总觉得缺了什么。
要知道,这么多年来,这边的苏家连个童生都没出过,说在盛都有大人物亲戚都没人信。
苏大和苏启铭中了秀才,他们就是要让村里其他姓氏的人知道他们苏氏一口气出了两个秀才。
但是乡试重开,那肯定是要紧着乡试,两人的时间都要花在温书上,过了年还要早点赶去锦安城,实在没时间办酒,就商量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