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九娃、十娃和十一娃他们几个人还不到十岁,但是做起事情来可麻溜了,毕竟他们在罋县糕点铺做了大半年多了,已经形成了习惯。看书君 冕废跃渎
那些客人见到这么小的孩子做事如此利索,就算人多也能做到有条不紊,都为之侧目。
宋瑶枝之前就想到面包和蛋糕应该会挺好卖的,毕竟他们分成了五组,人也多,就让林问回去再运了七八箩筐过来。
果然不出宋瑶枝所料,在同心大街的刘二柱、孙河他们两组的人最快就把一担子糕点卖完了。
有好几个没买到糕点的人居然跟着刘二柱等林问送糕点过来。
宋瑶枝带着瑶琴在附近转,主要是看着刘二柱他们卖糕点的情况,瑶琴看到每个人都很忙,自己也想过去帮忙。
便对宋瑶枝道:“瑶枝,我看刘二柱和十一娃两人都忙不过来,我过去跟他们一块卖吧。”
宋瑶枝一开始是怕瑶琴抹不开面子才没有让她跟大伙一起走街串巷,现在瑶琴自己提出要跟大伙儿一起卖糕点,那再好不过了。
毕竟以后想要让瑶琴做掌柜,她需要积累经验。宋瑶枝自己和陈开阳都是从走街串巷开始积累经验的,自然知道里面的好处。艘搜晓税惘 蕪错内容
点头同意她过去帮忙了。
一开始瑶琴也只是帮忙包装和收银钱,但看十一娃都能做到吆喝客人前来,她也不惧怕了,大着胆子尝试开口。
当迈出了第一步,开口叫卖时,发现也没有那么难为情。
人们都有从众的心理,看到一堆人围着一个小贩,都好奇地往前凑,没想买的人,见到可以试吃就想试吃一番这未见过的新鲜吃食。
试过的人,十个能有七八个会卖。
二娃和六娃一组,宋瑶枝让他们就在正装修着的新铺子前叫卖,客流量没有同心大街这么多,但也还不错。
之所以让二娃和六娃在铺子门前卖,也是为了让附近的人知道他们这个铺子是卖什么。
今天是第一天走街串巷,宋瑶枝没有让大家派传单,毕竟距离新铺子开张还有九天,等过几天市坊的大多数人了解了他们的糕点再发传单,这样效果更好。
林问的马车一个上午跑了三趟,在午时众人将运过来的糕点够卖完了,整整卖了1200多个糕点。
回去一算,流水账有10两560文,对这个数字二娃他们几个很淡定,毕竟对比县城的铺子,才是三分之一的流水。_h.u?a′n¨x`i!a¢n¢g/j`i!.+c~o^m+
但刘二柱他们几人却不淡定了,他们之前卖酥饼,一天最多几百蚊,不到一两,现在能有这么多银钱,不激动都不行啊。
能够挣钱了,他们今天吃饭都吃得特别香,再也不会有那种吃白食的感觉了。
而霍玲那边,今天要了2000个糕点,宋瑶枝也没因为来到临潼涨他们的价,2000个依旧按照罋县铺子的价格,给他们六折。
伙房的人九人太忙了,午膳是陈向阳和奶奶一起做的。
林衍来到这之后课业太累了,都没多少时间教向阳,宋瑶枝想着过两天就向阳找一家学堂,以免耽搁他的读书。
向阳去学堂后,光凭着向阳奶奶一个人做午膳和晚膳太辛苦了,想要请多一个人过来帮忙做饭以及给家里搞卫生之类的。
宋瑶枝想到了苏云翠姐妹俩,便问她们:“云翠、云莲,市坊的铺子过几天就要开起来,平日齐婆婆他们在伙房忙着过糕点没有时间做膳食,我想请多一个人来做膳食以及清扫家里的卫生。
我想问问你们的母亲,或者有没有亲戚有空可以过来做这事?”
两姐妹互相看了一眼,苏云翠先道:“我娘平日要在家照顾我爹还有我弟弟,她应该没空过来的。至于云莲的母亲也需要照看家里。
不过我们有一个姑姑,姑姑比较命苦,姑父前年去世了,她现在也在外面给大户人家做活儿,如果瑶枝姐你这边需要请人,我姑姑应该合适。”
“我姑姑很勤快的,做事也细致,做饭也好吃。”
宋瑶枝一听觉得不错,做饭好吃,人又勤奋很符合她的要求,“那你这两天抽个空回去问问你姑姑,看她是否愿意过来,我这边一个月给她二两银子,做得好以后还会加工钱。”
罋县一个壮年的价格是50文一天,女子的价格相对低廉,在临潼二两银子已经算高了。
在大户人家除非是做管事,不然工钱也未必有这么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