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玉拂天阙 > 第0179章 告密

第0179章 告密

中的权力,是考虑到全国的平叛大局和陛下坐拥朔方军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无奈之举。”高适再次环顾左右后低声说道,“让房琯、韦见素和崔涣三位内阁丞相共同护送传国玉玺,显然是大材小用了。微臣认为,这是太上皇派来陛下身边的心腹,目的就是监视陛下的一举一动。”

李亨眉头拧成了疙瘩,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明显已经接受了高适的看法。

“太上皇的第二点要求有何深意?”李亨再问。

“军国大权交给陛下处置,这是基于承认陛下登基为帝后的必然动作,但是,保留知情权,就说明了太上皇不想完全放权给陛下。”高适分析道,“收复两京后不再过问政事,那更是权宜之计了。如果两京收不回来哩?那就意味着太上皇一直不会完全放权。对吧?”

“对,的确是这样。”李亨目光坚毅地说,“看来,朕必须回调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河北军,集中朔方军和河东军,全力进攻长安叛军,尽快收复两京。”

“此时,万万不可。河东和河北,官军与叛军激战正酣,怎么能轻易调回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河北军?应该放任两位将领对叛军发动进一步的进攻,意图获得更大的胜利,收复更多的失地。如果此时回调河北军,叛军势必反击,刚刚取得的战果旋即灰飞烟灭不复存在。”高适当即反对。

“不为别的,就为太上皇的那句话。”李亨置气道。

“陛下未免太过于情绪化。”高适批评道。

“你说得对,此事容朕仔细斟酌后再做定夺。”李亨不再坚持,但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一个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帝王。李亨催促道,“你接着说。”

“诏令改诰令,再一次印证了太上皇就没有打算放权。重申普安策的军事布局,说明了太上皇依旧把陛下放在全国平叛的棋局上通盘考量的。”高适陈述道。

“你是说,在太上皇的眼里,朕依旧是一颗棋子?”李亨勃然大怒。

“太上皇的原话是,元子北略朔方,诸王分守重镇,合其兵势,以定中原。这是什么意思?元子自然指的是陛下,诸王自然指的是永王、丰王、盛王他们仨了。虽然陛下北略朔方是单列,但是诸王分守重镇依旧是没有更改的命令。如果太上皇充分尊重陛下的决策权,还会如此安排吗?他很清楚,诸王分守重镇,带来的后果就是放权容易收权难,弄不好就会出现汉初七王之乱的局面。”高适进一步分析道。

“你在永王身边,是不是已经发现了什么端倪?”李亨追问道。

“是的。”高适直言不讳,“随着江陵大都督府的势力一天天膨胀,豢养如此庞大的军队,势必会消耗大量从江淮运送过来的财赋,必然造成永王的荆襄军和江淮军越来越强大,而陛下的朔方军、河东军和河北军得不到足够的给养而日渐衰弱。到时候,等到陛下平定叛军,等来的也许不是坐拥长安太极宫和大明宫,而是永王那兵强马壮的军队。”

“啊!这可怎么办?”李亨听了坐立不安,在内庭来来回回地度步。

高适凭住呼吸,紧张到了极点。

大约一炷香功夫,李亨这才停住脚步,狂躁不安地问道,“谏议大夫可曾有破解之策?”

高适倒是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将自己思考了一路的策略说了出来,“陛下不必乱了阵脚,微臣认为,永王虽然有太上皇的默许和纵容,然成不了气候,身边那群人皆是乌合之众,只要不让永王抵达扬州,坐视荆襄军和江淮军合二为一,就不足为患。”

李亨闻之大喜,“哦,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高适详细列举道,“永王幕府中薛镠是谋主,此人比较沉稳,思虑深远,而且此人是废太子李瑛的连襟,对太上皇处置李瑛和薛锈颇有微词,只要陛下稍加安抚体恤,此人必定会投奔到您的麾下。刘巨鳞的情况跟薛镠近似,在南海太守任上贪赃案发,原本是要诛灭的,潜逃到永王账下。

“韦子春原是朝廷著作郎,卷入天宝八载的咸宁太守赵奉璋案,被李林甫打击报复贬出朝廷到了云梦县尉任上,才被永王起用,此人有些能耐,对永王感恩戴德。李白是微臣的故友,原是朝廷翰林待诏,饮酒误事,被赐金放还。现被永王起用,自然对永旺怀有知遇之恩。此二人不易收编,但是,他俩目光短视,缺乏大局意识,不足为虑。

“李台卿和蔡垧皆是贫苦人士,虽有些谋略,但话语权不足,在永王眼里,只起到提意见的参考作用。”

“那些武将都是些什么来历?”李亨问道。

“微臣跟他们接触不多,只知道那个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