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124章

第124章

多少条人命?你所谓的'礼乐正统',不过是盘剥百姓的遮羞布!"乐通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能盯着地上的账本,形如泥塑。

亥时初刻,考工室的炉火熊熊,映红了众人的脸。乐通盯着新铸的青铜量器,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仿佛在丈量刻度。墨家钜子禽滑厘递来一把矩尺,尺身上刻着"墨氏规天矩地":"乐公请看,此器内壁弧度与《考工记》'内方外圆'吻合,只是用算筹算出了最佳角度,比旧制更省材料,更合天道。"

"算筹...算筹..."乐通喃喃自语,忽然从怀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羊皮纸,上面用炭笔涂着改良的量器图,斛斗内壁多了几道导流槽:"昨夜我睡不着,照着《考工记》琢磨,试着把斛斗内壁弧度改小三分,算筹推演出误差能减到半钱...只是不知能否成。"

张小七眼睛一亮,立刻铺开竹简,将乐通的图纸与算学模型对照:"乐公这设计,与我们算的分毫不差!您看,这里再添道导流槽,粟米滑落时会更顺畅,误差还能再减。乐公不愧是铸器世家,这巧思绝非寻常工匠能及。"乐通凑近细看,浑浊的眼睛忽然发亮,手指在竹简上比划:"正是,正是!当年先祖铸器时,若有此算筹,何至于留这缺口...看来不是算学要改祖制,是祖制本就该随算学而进。"

子时三刻,黄门官送来汉武帝密旨。乐通捧着竹简,指尖在"天量"印鉴上反复摩挲,忽然老泪纵横:"陛下命乐氏工坊为算学计量所?乐氏愧对百姓久矣...如今能将功补过,甚好,甚好。"他转身对刘妧一揖到底,白发垂地,"乐某明日便率弟子熔了旧器,从头学起算学量器,若再有误,甘受严惩。"

卯时初刻,东市的粮店前,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议论声如潮水般起伏。刘妧将刻有"量政维新"的铜牌嵌入门框,铜牌上"一斛十斗,误差半钱"的小篆闪着金光。乐通站在一旁,看着工匠将旧斛斗投入熔炉,火苗腾起时,他腰间的青铜权忽然断裂,坠子滚入炉中,溅起几点火星。"旧物该歇了。"他轻声说,转而接过新铸的量器,器壁上的导流槽在晨光中泛着微光,"往后,乐氏只做'量正心诚'的买卖。"

晨雾中,卖米的王老汉捧着算学量器笑出满脸褶子,缺了门牙的嘴咧得老大:"这下好了,再也不怕东家克扣啦!我这把老骨头,总算等到了量准心平的日子。"他舀起一斗粟米,阳光下,米粒如金砂般透亮,堆尖的弧度像初生的月牙。胡商阿依莎摸着量器上的算学刻度,用生硬的汉语说:"汉家的量器,亚克西!往后咱们大月氏也要用这个,省得被奸商坑骗。"

刘妧望着熙攘的街市,忽然听见太学方向传来朗朗书声:"粟米之法:粟率五十,粝米三十..."她摸出袖中的算筹,筹身上的"量"字被磨得温润,与新量器上的铭文遥相呼应。算学不是摧毁旧制,而是让古老的量器,重新量出天下的公平。

乐通站在一旁,看着自己设计的导流槽在量器上泛着微光,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量器如人心,需常拭常新。"他握紧手中的算筹,对着初升的太阳露出微笑——这一次,乐氏的量器,终于能真正"量正心诚"了。而远处的未央宫前,新铸的算学量器在阳光下闪烁,如同嵌在大汉版图上的一枚铜印,稳稳地烙下"公平"二字,让每一粒粟米都承载着百姓的期盼,每一道刻度都丈量着王朝的良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