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摸着仪盘上的"日月如合璧"纹路,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叹息:"太初历颁行时,落下闳便说'后八百岁,此历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
子时三刻的月光里,汉武帝的密旨裹着夜露送来。刘妧就着圭表阴影展读,朱批"历以载时,时以授农"在月光下泛起金光:"公孙卿入算学天文馆习测影之术,旧历书限三日内缴入司农寺。"徐光展开附奏,里面夹着公孙卿私铸的"占星钱"——钱币背面刻着错误的节气星象,正是用太初历误差蛊惑百姓的罪证。
!卯时的阳光里,第一台算学水运浑天仪开始转动。青铜仪盘上的"冬至点"标记对准正南方,与未央宫前殿的朱雀雕塑形成精准轴线。公孙卿颤抖着将祖传的观星手札与算学星图对比,发现自己三十年前记录的"昴星昏中"时刻,竟比太初历标注的早了三刻——那正是算学队测算的岁差累积值。李张氏将新历书折好放入布包,书页上"清明日种麦,谷雨宜播棉"的图示,与她婆婆口传的农谚不谋而合。
晨雾中,张小七蹲在观星台石阶上,用算筹教虎娃辨认北斗:"斗柄指东是春分,指北是冬至..."追风忽然对着草丛狂吠,前爪扒出用油纸包着的太初历修正稿——稿本上的冬至日影数据被反复涂改,最新的墨迹竟与算学队三日前的实测完全一致。霍去病望着远处扛着旧历书赶来的百姓,护腕星轨扣随动作轻响:"三辅百姓仍信'历改天动',需得..."
"让算学队在社稷坛支起浑天仪,每日演示日影变化。"刘妧摸出算筹令箭,令箭尾部新刻的星芒纹章映着晨光,"再教孩童唱《节气歌》,就从'斗柄指寅天下春'唱起。徐丞,你家藏的《太初历实测手札》能否借我一观?我瞧着里面的月食记录,倒可用来校准月行度数。"
公孙卿站在仪旁,望着算学队用彩绳在广场上标出黄道十二宫,忽然想起年轻时在甘泉宫观星的夜——那时他曾用算筹推演出太初历的误差,却因畏惧"变天"罪名将稿本埋在观星台下。此刻,算学队的少年们正用算筹在地上列算回归年公式,虎娃蹲在一旁有样学样,小手中的树枝在泥土上划出歪扭的"365"。
司农寺的晨钟响起时,刘妧看见李张氏牵着虎娃往算学馆走,农妇衣襟里露出半页新历书,书页间夹着朵刚开的荠菜——那是真正的"清明之候"。远处传来算学队的歌声,唱的是新编的《授时谣》:"日影长,圭表量,算学定历不迷盲..."公孙卿摸出怀中的观星玉衡,仪器边缘的算学密纹不知何时已与浑天仪的刻度悄然吻合,竟比他用了三十年的老法子更精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