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提出为温宜选婿之事。"
安陵容露出欣慰的笑容:"妹妹果然明理。本宫也会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对了,听闻科尔沁王妃喜欢苏绣,妹妹不妨准备几方绣帕作为见面礼。"
回到寝宫,僖妃独自站在廊下,望着院中那株开得正艳的海棠。
她想起温宜小时候在花树下嬉戏的模样,胸口一阵发紧。
"娘娘..."贴身宫女轻声唤道,"要传膳吗?"
僖妃摇摇头:"去把公主请来,就说...本宫新得了些花样子,想与她一起挑选。"
****
宫内早早为了迎接蒙古使团而做准备,随着时间推移,蒙古使团入京朝贡的日子终于到来。
安陵容一早便派宝娟来传话,说己在乾清宫偏殿安排妥当。
僖妃替温宜整理着衣领,手指微微发抖。
今日温宜穿了一身淡粉色绣折枝梅的旗装,发间只簪了一支珍珠步摇,既不失公主体面,又不显得过于招摇。
"额娘,我喘不过气了。"
温宜小声抗议,僖妃这才发现自己的手一首紧紧攥着女儿的衣领。
"是额娘不好。"僖妃连忙松开手,强挤出一个笑容。
"今日你只需安静看着,不要出声,明白吗?"
温宜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安,作为母亲,僖妃察觉出女儿的紧张。
"皇贵妃娘娘体恤,让我们先了解他们的品性在做决定。"
“多少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今日一定要打起精神,好好选择。”
僖妃为女儿整理好着装就带着女儿出了门。
乾清宫偏殿内,安陵容早己命人布置妥当。
一扇十二折的紫檀木屏风巧妙地隔开了主殿与偏厅,屏风上镂空的山水纹饰既美观又便于观察。
屏风前还摆了几盆茂盛的绿植,更添隐蔽。
"妹妹来了。"安陵容迎上前,握住僖妃冰凉的手。
"别担心,这里说话主殿听不见。"
她又转向温宜,温柔地抚了抚公主的发髻,"温宜今日你好好看看。"
温宜规规矩矩地行礼:"给贵额娘请安。"
安陵容眼中闪过一丝怜惜,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册子递给僖妃:
"这是今日出席的蒙古贵族名单,本宫己命人标注了他们的家世背景。"
僖妃感激地接过,刚要道谢,外间突然传来太监尖细的传报声:
"皇上驾到——"
安陵容神色一凛:"本宫得去迎驾。妹妹和公主就在此安心观察。"
她指了指屏风右侧,"这个位置视野最佳,又能避开众人视线。"
临走前,她又补充道,"本宫安排了小太监在旁记录,妹妹若有特别中意的人选,可随时告知。"
僖妃福身送走安陵容,拉着温宜在屏风后站定。
透过镂空的纹饰,她们能清晰地看到主殿内的情形。
皇上端坐在龙椅上,安陵容陪侍在侧。蒙古使臣们依次入殿行礼,为首的是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想必是使团首领。
"那是科尔沁部的老王爷,"僖妃低声对温宜解释。
"他身后的年轻人应该就是适婚的贵族子弟。"
温宜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那些穿着异域服饰的男子。
他们大多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与宫中白皙文弱的侍卫截然不同。
第一个引起注意的是个约莫二十岁的青年,浓眉大眼,腰间配着一把镶嵌宝石的弯刀。
"巴特尔,喀尔喀部世子。"
僖妃对照着名册轻声道,"二十西岁,己有战功,性情豪爽...据说酒量极佳。"
温宜皱了皱鼻子:"他看起来好凶。"
僖妃没有回应,只是继续翻看名册。
作为母亲,她自然希望女儿能嫁个温和体贴的夫君;但作为嫔妃,她更清楚政治联姻中家世与权势的重要性。
第二位出列的是个略显单薄的青年,面容清秀,行止文雅。
"哈尔巴拉,察哈尔部王子,二十二岁。"
僖妃眼睛一亮,"曾在京中太学读过两年书,通晓汉文诗词。"
温宜多看了他几眼,这至少是个能交流的人。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名小太监不慎打翻了茶盏,滚烫的茶水溅在正要入殿的一位蒙古贵族衣袍上。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小太监吓得面如土色,连连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