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在二车间,还算是他的工友,不过傻柱似乎对胖女孩兴趣不大。
“大爷,我觉得挺合适,何大清跑了,这婚事还得靠院里的长辈帮忙。”
“嗯,我也这么认为,那我下午就去找傻柱聊聊,安排个相亲。”
易中海来了兴致,觉得胖姑娘不错,能干又脾气好,很适合养老。¨0~0-晓¢说,惘- !已?发+布`罪\鑫.彰,劫^
“可这...我..."
贾东旭有些 ** ,他才相亲三次,第一次跟秦淮茹,结果被哥哥捷足先登。
第二次没看对眼,难道这次真要和傻柱谈?
他是不是摊上大事了?
易中海满意地离开了,但李建设却觉得这事悬,傻柱向来挑剔。
算了,还是下棋靠谱,东旭一直输,倒是个不错的对手。
谁知下棋时,他竟因太累,在贾家的床上睡着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转眼九月底,李建设发现种的黄豆已成熟,摘了几颗对比后确认成功。
于是立刻前往农业部,找到久未谋面的方主任。
“李建设,你怎么亲自来了?”
方主任有些惊讶,这时间不太对劲。
“主任,您看看这是什么。”
李建设将一颗豆荚放在桌上,为了留种没摘青豆,否则用青豆做的豆浆口感更佳。
“黄豆荚啊,‘七七七’,你拿这个来做什么?”
方主任依旧疑惑,难道是来测试干部?
李建设笑着让他剥开看看。
“剥开看什么?”
方主任剥开一颗,里面的豆子成熟了,没什么问题。
“再剥开这颗。”
李建设又拿出一颗,这次明显不同,外形大了一圈。
方主任认真起来,剥开后惊呼:“这豆子怎么这么大这么多?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两颗豆子放在一起,不是大一点,而是肉眼可见的大了一倍以上。
“其实我很喜欢吃豆制品,比如红豆腐、豆浆、豆干。
所以课余时间,我就专门研究黄豆品种。”
多年来,李建设一直专注研究各种豆种,今年他又种了几株。
原本是想摘来做豆腐的,但发现这些豆子的品相与众不同,便直接带了过来。
“我只是种了些普通黄豆,没什么特别的。”李建设随口编了个理由,掩饰内心的紧张。
“在哪种的?”
方主任强忍兴奋,隐约预感这批豆种可能蕴含重大价值。
“就在我的四合院,厨房外头的小花坛里。”
李建设没提到墨宝的事,方主任对此很满意,看来有戏。
“走,带我们去看看,顺便叫上陈工他们。”
方主任立刻组织队伍,还特意安排一人帮李建设骑车回去,因为他自己要坐车。
抵达四合院后,阎埠贵闻声迎出,见到这一行人愣住了。
“李建设,怎么回事?”他低声询问。
“没啥大事,就是种了些黄豆想给领导尝鲜,具体以后再说。”
李建设搪塞几句,领着大家来到后院。
显然,这三人都注意到了那些豆秧。
两位专家仔细检查了这些植株,从土壤条件到种植间距、周期以及施肥方法等细节都做了详尽记录。
最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四株完整的豆秧连根挖起带走。
“方主任,要是真有用,可别忘了我的贡献。”
“放心吧。”
方主任简短回应,他对功劳分配向来慷慨。
三人带着样品返回农科院继续研究,次日便向上级提交了报告。
“什么?增产超过一倍?太少了!”
接线员表示质疑,你们现在的成果跟几年前的成果比起来差太远了,亩产才两百斤?
“确实如此,绝非夸大其词,我们会把豆苗一并送来。”
“好的,请稍候,我这就汇报上级。”
接线员疑惑地问:“真能增产一倍?”
清晨,最高指示亲自查看了两种豆苗,并摘下一颗豆角,将里面的豆子取出。
“这是小李同志培育的?不错啊!”
第三天,《人民日报》头版便刊登了关于优质黄豆的研究成果,称亩产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