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仍常到学校处理事务,如授课、学习俄语、主持社团活动以及接待贫困学生等,生活充实有序。
然而,秦淮茹却为此辛苦,尽管丈夫不上课,她的作业负担并未减轻,还得全部抄写一遍。
这是李建设用来验证准确率的方式,同时也能帮助她复查作业,一举两得。
前门街道方面,他原以为居委会的大娘主任该退休了,但对方依然坚守岗位。
转眼间,期末考试、元旦、除夕相继而过,迎来了1961年的春天,困难的日子开始了。
农村撤销了公共食堂,每户分到了最后一点粮食,需要自行解决食物来源。
京城也曾面临粮食短缺危机,最严重时粮站仓库的存粮仅够维持六天,一周后全市可能断粮。
就在此时,李建设因计算安全期失误,导致秦淮茹意外怀孕,虽早有生育计划,但此时还未完全准备妥当。
“建设,我想把孩子生下来。”
秦淮茹轻抚腹部,希望这次是个女儿。
之前一直想要男孩,如今已有两个儿子,加之丈夫偏爱女儿,她也开始期待起来。
“你说什么呢,当然要留下。
我们家条件很好,生三个也没问题。”
李建设暗自决定,今后一定要更加小心,三个孩子已足够,他不能将余生都耗费在育儿上。
“好啊,我会好好照顾的。”
秦淮茹喜笑颜开,院里的媳妇们数她最厉害,一口气生了三胎。
这消息很快在院子里传开了。
许大茂第一个登门道贺:“秦姐,恭喜呀!李建设,你可就有三个娃了,往后老了就能享清福啦。”
“大茂,养仨孩子可不容易,我还在读书,全靠你秦姐撑着呢。”
李建设心里明白,这小子怕是打着自己的主意,巴不得他再添几个娃,免得日后去抢别人家的孩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事他实在不想插手,没那个必要,还容易惹出麻烦。
许大茂忙说道:“秦姐,您辛苦了,我明天去公社看看,争取给您找两只老母鸡回来。”
“许大茂,你太客气了。”
秦淮茹有时觉得纳闷,许大茂怎么对她的生育如此上心。
“没什么,咱们都住一个院子。”
许大茂寒暄几句后,欢欢喜喜回去了。
“建设,你觉得许大茂是不是有些不正常?”
秦淮茹希望丈夫能给她分析一下。
“别理他,可能是看太多小电影,脑子不清醒。”
李建设想了想说:“年底你快生的时候,让妈带着朝阳回来。
明年朝阳也该在这边上学了。”
“嗯,京茹明年初中毕业,也能帮忙带娃。”
秦淮茹知道李建设有法子弄到额外的粮食,到时候小心些,悄悄多吃点。
再说如今农村不再吃食堂,改按工分分粮,家家户户又能养鸡了,每户还分到一小块自留地。
所谓自留地,就是农田边角未划分的零碎地,或村民自行开垦的小荒地,由生产队允许,占总耕地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五。
人们利用这些地种些应季蔬菜,解决日常所需,顺便养几只鸡鸭。
这时,秦淮茹又问:“建设,七月份你真要参加高考?”
“呃,或许不用考!”
李建设近期正忙着这件事,勤工俭学社成立大半年,已扩展到一些高校,此事屡见报端,全国多地都在效仿。
贫困地区的事务同样可行,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社的粮食抢收工作,以获得报酬,这也算一种勤工俭学的形式。
喜欢四合院:截胡系统开局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