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真发现李建设确实擅长带孩子,人也挺好,不像那天那么咄咄逼人。
“这是大势所趋!今年底前,前门街道八百多家商户,一个也逃不掉。
建国六年了,大资本家都没了,你觉得个体户能抗衡吗?
而且,前门楼子、前门街道、大栅栏、东琉璃厂,都是前门街道的一部分,是京城的门户。
也是个体商户最集中的地方,上面肯定会重点关注,全国看京城,京城看前门,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李建设炫耀了一番,初中毕业也有点文化。
“李哥儿,你说得太对了,我完全明白了。”
徐慧真是真心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我就说李哥儿对公私合营很了解。”
蔡全无也明白了,不管怎么合营,结果都一样。
李建设接着说:“明天下午居委会有动员大会,已经在推进中了。”
“李哥儿,能不能谈谈具体的合营规则?”
徐慧真办事讲究实际,必须先了解情况。
“这个我不能说,你们得问居委会。”
李建设怕说太多把人吓到,毕竟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在捞好处,最终走向集体化。
徐慧真忽然问道:“雪茹姐打算参加公私合营吗?”
“嗯,她在考虑。
不过今天把我的三间铺面买下了。
我没铺面了,就不参与你们的合营,做个公平公正的公方。”
李建设干脆把事情挑明,这样很快会在小酒馆流传开来,他就没有软肋了。
“雪茹姐花多少钱买的您的铺子?抱歉,李哥儿,我不该问这种事。”
徐慧真急忙道歉,她知道这人与众不同,骗不了。
“没事,十万,上午转到我账户了,但她也快没钱了,掏空了。”
李建设心想,这事传出去好,他没了金钱上的弱点,再加上工人和干部的身份保护,谁能奈何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哥儿,您真是富有。”
徐慧真咋舌,她卖一斤酒赚两三毛,要多久才能攒到十万?
“慧真,早晚你会有的。
我很看好你的商业头脑。”
行了,别耽误你做生意,我也该回去休息了,起太早了,困了。
李建设小心翼翼地将账本递给徐静理,然后潇洒离开。
“蔡大哥,我现在该怎么办?”
徐慧真逐渐意识到蔡全无其实很有头脑,那种大智若愚型的。
“慧真,我觉得应该公私合营。”
李哥儿和陈老板是朋友,陈老板敢在这个时候买铺面,说明公私合营没那么可怕。
蔡全无在想,李哥儿不会坑了自己的外室吧。
“蔡大哥说得对,我喜欢争第一。”
明天的动员大会上,我要第一个表态参加公私合营,说不定还能争取到优惠政策,晚了连残羹冷炙都捞不到。
徐慧真不再迟疑,下定决心。
……
话说老秦家所在的村子正在开家族会议。
凡是与老秦家有点关系的都到了,在二叔秦长虹家的院子里,上午干活,这时正好聚齐。
“今天召集大家来,是关于老秦家姑爷的工作安排问题。”
我哥昨天回来晚了,匆匆忙忙赶去上班,所以让我来给大家解释清楚。
二叔停了一下,吸了口旱烟,接着说道:“这次有十个名额,其中三个给年轻人,七个给妇女,年龄不能超过三十岁。
到了城里是在丝绸店工作,姑爷说了,要是干得好可以转正,不仅有粮票,还能解决户口问题,但只能解决一个人,家属不能一起带过去。
大家现在商量一下,这名额给谁合适?这事得抓紧,马上就要进城上班了。”
“二叔,您是不是忘了给我们留几个名额?全被分出去了?”
有人急忙问道,心里想着,二叔您还在地里忙活呢,难道不想去城里?
二叔笑着回答:“我已经年纪大了,去了也没用。
我家就让小儿子去城里,还有老三媳妇和他的光军,也都去城里。
这三个名额是额外的,剩下的十个名额全是姑爷给的。”
“二叔这么一说,那我们就别客气了啊。”
大家都高兴起来,十个名额是姑爷特意为大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