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设,快进来,我特意给你做了双鞋,看看合不合适。”
贾张氏满脸笑意,比起一年前,她的气色好了许多,身形也丰满不少。
别人进工厂辛苦,她却把身体养得不错?
“不用试了,你的鞋都是你做的,哪双都合适。”
李建设没想到贾张氏竟成了自己的专属鞋匠,不仅脚上的这双,家里还有备用的夏季鞋,如今又多了一双冬季鞋。
再看东旭兄弟脚上的鞋已磨损严重,这不该啊!
可他每个月都从贾张氏那里私下买面粉票——现在叫面票,贾家每月有五十斤面票。
此外京城还发行了粮食购买凭证,即后来的粮票,代表粗粮。
京城主要发行三种主食票证:面票、粮票和米票。
自去年三月起,食用油限购,同年七月便发行了油票。
“李哥儿!”
陈碧华走来,身边跟着像小棉球般的小棒梗,两人同日出生,仅相差几小时。
,!
“叔,叔叔。”
小棒梗咿咿呀呀地说话,居然也认出了院子里的叔叔。.兰′兰\文+学, \庚¢欣+醉-全!
李建设摸了摸小棒梗的头,小时候还挺可爱,虽然这孩子在原剧情中被称为“盗圣”,但实际上只敢偷些傻柱的东西。
哪怕在轧钢厂偷酱油,也是仗着傻柱在场,典型的窝里横,在外头站不住脚。
有他在院里,一个人就能摆平一切。
“妈,我哥有事要跟您说。”
贾东旭在一旁提醒,别忘了正事。
“对,是有事。”
李建设伸了伸脖子,下棋下累了。
“哥,我给您按按。”
贾东旭没坐,立刻给李建设揉肩和脖子,这不丢脸,也没外人在场。
李建设已习惯,继续说道:“贾张氏,你现在一个人上班,还得等将近一年工资才涨到二十七块五。”
家中四口人,棒梗逐渐长大,需要食用米面,生活愈发艰难。
必须开源节流,家里得有第二个收入来源,不是我东旭兄弟,就是我碧华妹妹。”
“确实如此。”
贾张氏平日在厂里吃得不错,从未在意过此事,但大孙子也要吃饱穿暖才行。
李建设补充道:“东旭其实很能干,钳工精通,还能放电影,炒菜也不赖,家务更是样样精通。
此外,他对自行车和三轮车也很熟悉,只是之前生病退职,街道一直没给他安排工作。”
“可不是嘛,我身体健朗,什么毛病没有,就是没工作机会。”
贾东旭满腹怨言,还好有兄弟理解他。
“东旭,告诉我,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我还是想进厂当工人。”
贾东旭懊悔不已,若不是当年病退,如今已转正,每月能拿三十三块钱,日子该有多好。
“这个念头别再想了,目前没岗位。
不过再等几年,等你母亲满五十岁退休后,你可以顶替她的岗位,或者让碧华去顶替。”
现在女工五十岁退休的规定始终未变,而女性干部则是五十五岁退休。
毕竟建国初期人均寿命才三十五岁,你能想象吗?当时三十多岁就算中年,四十多岁已是老年,能活到六十岁以上都是长寿了。
这院子里的老人,唯有一个耳聋的老太太,女性虽早于男性退休,但实际寿命却更长。
贾张氏急忙说道:“对,等我退休后再顶替岗位。
我问过啦,连续工龄满十年就能领取退休金,我也打算申请工作到五十多岁。”
好家伙,贾张氏已经盘算清楚,还要再工作近九年。
“还要等九年啊!”
贾东旭愁眉苦脸,那时他得多大年纪了,棒梗都十岁了。
李建设愣住片刻,咦,东旭兄弟真的跨不过这个坎吗?非要等到六几年才进厂?
“别担心,东旭,除了进厂,你还可以尝试其他事情。”
要想赚更多钱,得像咱们院子那些日子过得滋润的人学习。
你的情况学不了了,因为你不在工厂上班。
不过可以向老何家取经,他们家每月能挣上百块,天天吃白面、肉,还有酒喝,钱花不完呢。
所以啊,东旭,你也去蹬三轮吧,这活儿你早就学会了。
李建设真心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