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岳父和大舅子也都交工资补贴家用。
听说秦家三叔也给小京茹提供了生活费,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李建设,我匀十斤给你,你给钱就行,下个月我自己去买玉米面。”
蒋大妈第一个行动起来,她家条件一般,住在中院连廊旁的小屋。
“行,这一块钱给你。”
李建设当场完成交易,手里白面票越多,就越安心。
“我匀十四斤给你。”
贾张氏干脆地拿出刚到手的面粉票,一斤不留。
“妈,你全换了啊,不留一点备用?”
贾东旭忍不住提醒,这日子过得太随性了吧?
“留什么呀,东旭,你糊涂了。
面粉票下个月才可以用,到时候家里还会缺票吗?这不是还有你和碧华的票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贾张氏将票递给李建设,拿到一块四毛钱,算是又存下一笔养老钱。
“李建设,我能用十八斤面票换玉米面吗?我家这个月的粮食不够吃。”
又有大妈刷新了标准,直接达到了一个轧钢工人的配额。′精~武_暁?税-惘? -唔¨错+内′容!
“没问题,下午我去趟市场,买回玉米面。”
别人到了二十多号,粮食很难买到,但他无所谓,自家种地,直接从奖励菜场取就行。
去趟菜场如果没有玉米面,确实得跑一趟。
手里票多了,就能凑齐成套的,即三种面额都有,俗称开门票,未来能卖到一万元。
近日花费两块二毛钱,或换算成二十二斤玉米面,未来增值潜力巨大。
此刻,李建设手中握着五十斤面粉票,心情愉悦。
这意味着家中白面供应充足,再也不会被家人责备。
大茂那里还有十斤白面票,他本打算收工后回家休息等待开饭。
忽然接到一笔大单——三大妈提出要换四十六斤玉米面。
“什么?四十六斤?三大妈,您是不是太狠了?家里难道不要过日子了吗?”李建设一脸震惊。
三大妈此举简直疯狂,三大爷手里仅剩十四斤白面票,全家六口人每日只能分到四两多点。
即便有玉米面等杂粮支撑,不至于挨饿,但这样的生活状态无异于普通农户。
“怎么不过日子了?三大爷还有票呢,勉强可以混着吃混合面。”
三大妈打定主意是为了赚钱。
少用些白面,却能赚到四块六毛,一年下来就是五十五块二毛,三年就能攒下一架自行车,这笔买卖太划算。
“成交!”李建设迅速行动,因为若等到十二月,甚至年后,白面票的价格可能翻倍,涨至两毛。
若有人胆子够大,直接倾尽所有资金操作,短短两三个月内便能获利翻倍。
但风险同样存在,粮食管控严格,一旦被发现投机倒把,后果严重。
所以他决定在院里小批量交易,既能获利又安全。
毕竟,如果不这样做,阎埠贵说不定会降低标准,拿面粉票换红薯,天哪,这还让人怎么吃得下去!
“哎呀!”三大妈赶紧掏出刚拿到手的面粉票。
李建设快速付款,顺利完成交易,随即返回家中。
他已经成功换得九十八斤,接近百斤的数量过于显眼。
“这小子真有钱,随便一掏就是十来块。”
“没错,他买的是高价粮,相当于花两毛八买白面吃。”
“谁让他肠胃不好,吃不了粗粮呢。”
贾东旭听闻此言,眼中泛红。
他也渴望每日享用细粮。
很快,回到工厂上班后,午餐便能在食堂享用白面,想想都觉得幸福。
第二三〇章 李贾阎许秦,各怀心思
十月二十二日,星期四,阴天。
清晨,李建设来到院子的水槽旁,打开水龙头,用凉水洗了把脸,顿时精神了不少。
今天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下午他约了小妾去做孕检,预产期就在元旦前后,已经很近了。
“李建设,早啊!”许大茂自从靠父母资助买了一辆自行车后,最近变得格外自信,但一想起那件事便又没了底气。
“早。”李建设简单回应了一声,今天准备和两个朋友一起去工厂。
“那个,之前提到的事,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