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示意,他们也到了车站。
“这就来!”
李建设出示街道工作证,将自行车寄存后,赶去与家人汇合。
“女婿!”
“姑爷。”
岳父大人和三叔都带着光明来了,三人特意请了农忙假,周六虽算义务加班,但不会扣工资。
“爸,三叔。”
李建设点头回应,大舅子机灵地上前接过沉重的袋子。
“光明,工作适应得怎么样?”
“挺好的,姐夫。”
秦光明一脸讨好,如今的好日子全靠姐夫帮忙。
李建设牵起妻子的手,孕妇需要搀扶,这很自然。
客车目的地是昌平,途中会经过岳父的老家,刚好能赶上午饭。
他抱着小京茹坐在窗边,身旁是妻子。
车驶出市区后,窗外景色如画,他突发奇想:“我们去拍照如何?”话未出口自己先笑了。
“姑爷,京茹在城里的读书安排没给您添麻烦吧?”
三叔观察到小女儿深得姑爷喜爱,但读书是另一回事。
“不麻烦,学校那边已谈妥,办好手续就能送去。
学费一期两块五,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三点放学。
离我住的四合院也不远,走路上学很方便。”
李建设补充道:“光友的转学也安排好了,去前门中学,每学期五块钱学费,稍微贵些,但这事也不大。”
“好得很,回头督促光友好好学习,数学和认字都要抓紧。”
岳父秦长春因这方面的不足吃过亏,现在虽工作顺遂,但只负责记录,不参与算账。
秦淮茹忽然开口:“哥,不是说要教光明和光友学骑自行车吗?”
李建设瞬间明白,难怪老秦家人此时问这些,原来是在车上炫耀啊。
周围乘客有意无意看向他们,大概在想:这位小伙子是谁?看起来真不简单。
,!
李建设不好扫兴,便说道:“家里确实有两辆自行车,不过你现在怀着孕,没法骑。”
李建设计划先借一辆车给秦光明和光友试试手,明天下午回来就把车开走。"谢谢姐夫!”秦光明满脸期待,明天就能学车了,回村后就能跟朋友们炫耀了。
一路上,李建设总觉得像是请了托儿,让他不断变相炫耀。
他估摸着到了村里也会这样,早知道还不如直接装睡。
但他现在不怕了,他有四种身份,随心所欲。"姐夫,你笑得有点奇怪。”小京茹突然冒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咳咳……这是淳朴的笑容,快到了,记得你们家在哪边。”李建设看向窗外,一手搂着小京茹,一手拉着媳妇的手,谁都不能落下。"记得的,在那边。”小京茹指着窗外说,终究没忘故土。"师傅,麻烦停一下车。”秦光明喊道,他天天跟着居委会跑,现在已经适应外面的世界。"好嘞!”司机师傅听明白了,这位可是前门街道办的干部,得罪不得。"妈妈,姐夫,我妈妈来了。”小京茹指着窗外,果然,不仅三婶来了,还有老秦家不少亲戚在路边等候。"这是谁通知的?怎么大家都晓得我们要回来?”
李建设未提前安排此事,只想表现得随和些,避免像接待领导那样隆重。
“女婿,这话是我托人捎来的。”
老丈人满面笑容,他在粮店工作,逐渐积累了些人脉。
闲聊时结识了几位老乡。
“好得很!”
李建设不知该说什么,只盼别耽误农活,否则便不安。
“女婿!”
岳母刚下客车就迎上前,嘘寒问暖。
待车走后,才想起怀有身孕的女儿。
“妈妈!”
旁边,小京茹扑向母亲怀抱,月初已见过一次。
搬迁至三进大院时,京茹妈妈曾在院里留宿一晚,故小京茹并未想念母亲。
此时,李建设拿出香烟欲分发,现场约二十多人,均为秦家近亲,气氛热闹。
“看看小京茹的衣服和鞋子,全都是新的,人也越发水灵,城里生活确实好。”
“那是自然,小京茹跟着谁?咱老秦家的姑爷,如今是街道干部。”
“大伯和三叔的日子也不错,听说住在三进大院,晚上不开灯,在院里容易迷路,地方很大,几十间房。”
“光明也在街道工作,日子过得不错,真羡慕我们啥时能去城里看看……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