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话茬:“这件事我可以作证,东西确实归还了。
李建设别的方面或许不尽如人意,但这点上没有问题。”
贾张氏附和道:“李建设这人不错,还劝东旭要孝顺我,养老的传统不能丢,咱们以后都得靠孩子养老。”
“没错,既然李建设开了头,这是好事,这种传统应该延续下去。”一个声音响起。
“哟,你们聊得正起劲啊。”聋老太太拄着拐杖走近,身旁跟着两个大妈,很快在场中坐下。
这下连贾张氏也自觉退到一旁,这家里的媳妇,都是老太太看着娶进门的,辈分摆在这里。
陈大嫂直接说道:“太太,我们正在谈养老的事呢,不如让翠云和老易给您养老吧?连李建设都懂得孝顺长辈,其他年轻人该多向他学习。”
“我同意这个提议,太太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也不费事,而且街道每个月还有五块钱的补助。”
孙二娘察觉到异样,今天陈大嫂表现得格外积极,每句话都绕着养老打转,平日里她可不是这样的人。
刚提到李建设,莫非那家伙又在搞什么名堂?他要是找麻烦,可以来找她,她不会逊色于陈大嫂。
聋老太太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笑呵呵地说:“让翠云和老易来养老?这事我这老婆子做不了主。”
一大妈赶忙表态:“太太,我愿意给您养老。”
“哎呀,还是翠云懂事。”
老太太虽笑得开心,但并未当真,毕竟他人没有义务承担她的养老责任。
“咦,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家都聚齐了啊!”
李建设被小京茹叫醒后赶到,昨晚他就交代过,担心陈大嫂应付不来,决定关键时刻亲自把关。
“李建设,我们刚才在讨论一大妈赡养老太太的事,你怎么看?”陈大嫂迅速将话题引向重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二娘已经确认这是李建设的计谋,连忙附和:“我们都同意了,一大妈刚刚也表明了态度。”
"哦?这可是件好事呢!太太年纪大了,腿脚又不方便,要是不小心摔倒,后果可严重啦。"
李建设走到王大婶身边坐下,没去陈大嫂那边,免得显得太过明显,院子里可有不少聪明人。
"我说嘛,李建设肯定也会同意的,他可是个孝顺的孩子。"
陈大嫂立刻夸了起来,把养老的事推给李建设,她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李建设没有回应,心想姐姐啊,我们还是注意一下影响,别做得太明显了。
"大孙子,你真的同意让一大爷来给 ** 养老?"
聋老太太称呼李建设为大孙子也没错,他是年轻一代中年纪最大的。
"这当然要同意啊,一大爷收入高,奶奶有低保,一大妈又天天在家。
奶奶搬来中院住,多双筷子而已,养老绝对没问题。
我以后还要帮着淮茹赡养她的父母,给晚辈做个榜样,让解放、光齐他们学习。"
这话一出口,众位大妈都愣住了,你只管自己说,别扯上你的老丈人一家,别人已经把地都让出来了,还能等到养老那天?
"那我就听大孙子的?"
聋老太太满脸欢喜,无论李建设怎么想,这对她来说都是好事。
"太太,您当然得听李建设的,他脑袋灵光,既然他同意了,那就没错了。"
"我也觉得挺好,让太太和翠云做个伴,平时我们在中院聊天也热闹。"
就连贾张氏也点头表示:"太太搬来中院很好,能让老易孝敬长辈,也能让我们家东旭多学学。"
看着正在洗衣服的贾东旭,倒是像个小媳妇的模样。
这时,李建设开口道:"等一大爷下班回来,干脆召集全院开会,把这件事定下来。"
"这个主意不错,在全院大会上讲清楚,以后太太由一大爷养老,生活无忧,我们院里也更有喜气。"
"对,咱们这是先进院落,今年还能继续被评为先进,让隔壁院子羡慕去吧。"
众人纷纷赞同,李建设对陈大嫂微微点了下头,事情办妥了,这是全院的决定,即便易中海有什么想法,也拦不住。
易中海虽常送粮给老太太,但这只是偶尔之举,并非长久之计。
养老不易,不仅关乎一日三餐,还需顾及生活起居、情绪变化,甚至病痛护理,琐碎而繁杂。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