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算了,先歇会儿。
总不能次次都失手,那得多累脑子。
“李建设,哟,休息呢。”三大妈提着簸箕进屋,里面是自家晒的红薯干,进门便往桌上盘里装。
“你三大爷把你下酒的花生吃了,我家没啥好东西,给你送些红薯干,也能下酒。”
“哎呀,这点花生,我不在意。
我家三大爷也太客气了。”
李建设心里纳闷,自己占了便宜,人家反倒找补回来,真是少见。
“听说了吗,李建设这次赚大了,写了首歌,赚了一百五十块。”
三大妈在中院一开口,立刻引来众人热议。
“天哪!他又赚一百五,上次厂里发的一百,他还剩不少。
最近也没见他买大物件,今天还领了秦淮茹的工资,三十三块。”
“现在这世道,李建设不上班,就睡睡玩玩,竟然过得这么滋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妈们感叹,建国都四年了,怎么院里出了这么个人才?
贾东旭凑近细听,心动不已,忙问:“李建设写的什么歌,这么赚钱?”
他试过搞发明,脑子一团乱,这方面学不会。*e*z.k,a!n?s`h/u-._n¨e·t\
但写歌应该没问题,读书时老师夸过他,说他唱歌有天赋。
“这得问你三大爷,我也就听个大概,记不清了。”
三大妈正聊着天,忽然看见当家的回来了。
贾东旭急忙问道:“三大爷,李建设写了首什么歌啊?”
“他写的是北海公园里的景色,就是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
现在京城的小学和幼儿园都在唱这首歌。”
“这真是命运使然啊,李建设脑子灵光,随便做什么都能赚到钱。”
阎埠贵手里拎着一桶土,是从城外挖来的肥沃土壤,他打算拿去后院种花。
“哦,就是那首歌啊,我家丫丫昨天还在哼呢。”
“这是李建设写的?他居然还有这样的才华。
难怪呢,他妈妈好像出身于大户人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吧!”
大妈们又是一阵感叹,院里出了个大才子,以后出去聊天也有谈资了。
贾东旭最近要么钓鱼,要么做家务,原计划学习放电影的,结果许大茂给了他一本书让他研究,所以对新歌一无所知,感觉自己和社会脱节了。
“三大爷,您有歌词本吗?我想看看。”
阎埠贵一听就问:“怎么,东旭你也想研究写歌?”
贾东旭支支吾吾地说:“其实有这个想法,三大爷,您想想,一首歌就能值一百五,相当于我家碧华半年的工资,还有余钱呢。
要是我也能写歌,家里日子不就好过多了吗?”
“这主意不错!”
阎埠贵不好直接打击他,贾东旭这辈子怕是连歌词都写不出来,更别说曲调了,人家李建设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根本没法比。
“我这里有一份歌单,每首歌只要一分钱,这是学校用的,回头还得给人补上。”
阎埠贵心想着连李建设那边都忍不住想算计一下,更何况贾东旭,害得他少钓了多少鱼,这损失得找补回来。
“还要收钱啊!”
贾东旭有些舍不得,“三大爷,我没有钱,能不能先欠着?等我写出歌来卖了钱,再给您。”
“想得美,要就给一分钱,不给就算了。”
阎埠贵都不好意思直说,连一分钱都没有,院里居然出了个这样的人才。
众大妈在一旁议论纷纷,她们瞧不上贾东旭,这么大男人不挣钱,如果真的有病也就罢了,可贾东旭什么活都能干,却总想着吃好的,简直不像话。
“唉,我去问妈要,但她正睡午觉呢。”
贾东旭实在撑不住了,转身时微微仰头,似乎这样眼泪就不会掉下来,全挂在脸上。
“嘿,贾家这是怎么了?张氏这时候还睡大觉,东旭也在家闲着,不如让陈碧华去顶班。”
“没错,若不是陈碧华怀了孕,说不定早跟东旭离婚了,一个人反倒自在。”
在城里,收入决定了家庭地位;在乡下,则是男人能否承担重活,挑起七十斤玉米的两个箩筐,许多妇女都做不到。
少了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