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我答应便是。只盼您能好好的,切莫再胡思乱想。”
袭人思索片刻,亦点头道:“罢了,既如此,我也应下姑娘。只愿姑娘身子早日康健。”
紫鹃见二人皆已应下,虽心中万分不舍,却也含泪说道:“姑娘,我也答应您。”
黛玉听闻,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欣慰的笑容。她依次握住三人之手,说道:“如此便好,往后咱们都是姐妹,不分彼此。宝玉他性子跳脱,还望你们能多担待些。”三人皆含泪点头,屋内一片唏嘘之声。
此时,窗外微风轻拂,吹动窗纱,似也为这一番深情厚谊所动容。
在林黛玉的劝说之下,贾宝玉纳袭人、晴雯、紫鹃为妾,亦选定这日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府中又重新布置,红烛高照,锦幔低垂。
袭人穿着一件浅粉色的绫罗衣衫,上面绣着精致的兰花,针法细腻,兰花仿若在风中摇曳生姿。她头发梳得整齐,插着一支碧玉簪子,显得温婉大方。她莲步轻移,走到宝玉面前,微微福身,眼中带着羞涩与期许,微微低着头轻声说道:“往后便侍奉二爷和林姑娘了,愿为这府中尽心尽力。二爷和林姑娘但有吩咐,袭人绝无二话。”然而,她心中也有一丝忧虑,毕竟自己身份转变,不知往后在这府中的日子会是怎样,只盼着能尽心尽力,不辜负黛玉的信任。
晴雯则身着一件水蓝色的锦裳,腰间系着一条鹅黄色的丝带,愈发显得英姿飒爽。她虽强颜欢笑,可眼神中仍隐隐透着一丝落寞,毕竟这纳妾之事,于她高傲的性子而言,并非全然心甘情愿。她走到宝玉跟前,福了一福,语气略带倔强:“既入了这府,便守这府中的规矩,只是二爷往后可莫要忘了晴雯的性子。我晴雯做事,向来是光明磊落,若有得罪之处,还望二爷和林姑娘海涵。”她心中暗自思忖,往后自己该如何自处,又不能丢了自己的骨气。
紫鹃身着淡绿色的襦裙,眉眼间带着淡淡的忧伤,却又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她深知自己是为了黛玉,为了这个家,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她缓缓走到宝玉和黛玉面前,屈膝行礼,说道:“紫鹃愿一生陪伴林姑娘,也会尽心侍奉二爷,还望二爷和林姑娘往后莫要嫌弃。林姑娘待我恩重如山,紫鹃定不负所托。”她心中满是对黛玉的忠诚,只愿能一直守护在黛玉身边,为她分忧解难。
婚礼上,三人向宝玉、黛玉及贾母等长辈行礼。黛玉看着她们,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激,说道:“往后咱们便是一家人了,还望姐妹们相互扶持,和和美美。这府中事务繁杂,往后还需姐妹们多费心。”三人皆点头称是。
自此后,这三位女子,对黛玉敬重有加,宛如对待亲姊。平日里,姐妹相称,关怀体贴,无微不至。黛玉亦待她们情同手足,毫无主仆之间的隔阂与疏离。每当黛玉身体违和之时,三女便轮流陪伴宝玉同房,悉心照料宝玉生活起居。而在其余时日,她们彼此谦逊推让,皆盼着宝玉能多与黛玉相聚,共享伉俪之欢。
对于黛玉与宝玉所生之子,宝玉与黛玉商议后,取名为贾玉澜。“玉”之一字,自是取自二人之名,寓意着这孩子乃二人爱情之结晶,如美玉般珍贵无瑕。而“澜”字,取自“文澜壮阔”之意,盼这孩子日后能有非凡的文采与广阔的胸襟,在这世间闯出一番波澜壮阔的事业,为贾府增光添彩。
且说这贾玉澜,自小在众人的疼爱中长大。袭人、晴雯、紫鹃对他视若己出,疼爱非常。从那婴孩的衣食住行,到启蒙开智,皆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疏忽懈怠。
她们精心挑选最柔软细腻之布料,为玉澜缝制衣衫,那针法细密,每一针每一线,皆倾注着无尽爱意。袭人裁剪布料时,专注的眼神一刻也未曾离开手中的活计,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她一边裁剪,一边念叨着:“这料子轻柔舒适,给咱们玉澜做衣裳再合适不过。”晴雯缝着袖口的花边,嘴里还念叨着:“咱们玉澜穿了这衣裳,定是这世上最俊的小公子。这花边儿,可得缝得精致些。”紫鹃则在一旁帮忙递着针线,时不时提醒着:“这针脚再密些,孩子穿着才舒服。”三人一边做着针线,一边谈论着玉澜的趣事,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又亲自下厨,为玉澜准备营养丰富之膳食,从那鲜嫩的鱼肉,到清甜的果蔬,皆是精挑细选,盼他茁壮成长。袭人熬制鱼汤时,守在锅边,小火慢炖,不时用勺子轻轻搅拌,只为熬出那最鲜美的汤汁;她自言自语道:“这鱼汤得炖得浓些,玉澜喝了才长得壮实。”晴雯去园中采摘最新鲜的果蔬,嘴里嘟囔着:“这果子又大又甜,玉澜肯定爱吃。”紫鹃则在一旁将果蔬清洗干净,仔细地去除果核,切成小块,说道:“可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