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而微微颤抖,每拿起一本书,都仿佛在触摸着秦可卿的命运。
此时,屋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两人忙碌的身影。窗外风声愈发紧了,呜呜咽咽,似在诉说着秦可卿病情的严峻。那风声如同一首悲歌,在寂静的夜里回荡,更添几分凄凉。风透过窗棂的缝隙钻进来,吹得烛火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映照着两人的身影也随之晃动,犹如鬼魅一般。
偶尔有火星从烛芯上迸溅出来,在黑暗中闪烁一下便消失不见,恰似众人心中那渺茫的希望。夜色已深,万籁俱寂,唯有两人翻书的声音在房中回响。二人专心致志,丝毫未觉疲倦。
紫鹃与雪雁在一旁困意连连,不住打着哈欠,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却仍时不时强撑着过来为二人添上茶水。紫鹃轻声劝道:“姑娘,夜深了,您先歇会儿吧,身子骨可别累坏了。”林黛玉头也不抬,匆匆回了句:“无妨,找到药方要紧。”雪雁也在一旁附和:“宝二爷,您也歇会儿吧。”贾宝玉只是摆摆手,继续埋头翻找。
!她们看着自家姑娘和宝二爷如此焦急,心中也满是担忧,只能在一旁默默守护,偶尔交换一下担忧的眼神,眼中满是无奈与心疼。紫鹃轻轻叹了口气,心想姑娘如此重情重义,若真的救不了秦可卿,不知会有多伤心。雪雁则偷偷抹了抹眼角的泪花,祈祷着能尽快找到药方。
终于,黎明曙光初现之际,微弱的光线透过窗户纸,洒在杂乱的书籍上。那光线如同希望的使者,给这漫长的黑夜带来了一丝光明。
林黛玉在一本纸张泛黄、书页卷曲,甚至装订的线都断了几根的旧书中,寻到了与秦可卿相似的病症。她眼中闪过惊喜,原本黯淡的眼眸瞬间明亮起来,急忙道:“宝哥哥,你快来看,可是这个病症。”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那是发现希望的激动,同时又夹杂着一丝不敢确信的忐忑。她紧紧盯着贾宝玉,等待着他的确认,心中既期待又害怕。她的心跳陡然加快,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书页,指印都印在了泛黄的纸上。
贾宝玉赶忙凑近,借着那熹微的晨光,仔细读了两遍,二人确认无误,忙忙慌慌带着书籍直奔宁国府。他们的脚步急促而有力,仿佛带着拯救生命的使命,一路上,顾不得旁人异样的目光,只想尽快赶回宁国府,为秦可卿带来希望。
到得宁国府,府中众人皆是一脸疲惫与担忧。连日来的奔波和对秦可卿病情的忧虑,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憔悴。王熙凤双眼红肿,像是刚哭过一般,眼眶周围还有淡淡的红晕,见到二人赶忙迎上来,急切问道:“林姑娘,宝兄弟,可寻到法子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显露出多日来的操劳。
她紧紧抓住林黛玉的手臂,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焦急,那眼神仿佛在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千万不要放弃。林黛玉忙点头:“有了头绪,且让我再与嫂嫂确认一番。”二人又将书中病症与秦可卿症状一一对照询问,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从饮食起居到日常的细微感受,都问得清清楚楚。
王熙凤在一旁紧张地看着,不时插上几句:“嫂嫂前些日子还说,夜里总是盗汗,这可怎么办才好。”李纨也在一旁附和:“还有,嫂嫂说时常觉得心口烦闷。”林黛玉一边问,一边点头,心中愈发笃定。终是确认无疑。
当下,林黛玉急忙按书中方子开方,字迹匆忙却不失工整,一笔一划都凝聚着她对秦可卿康复的期望。她的手微微颤抖,却努力保持着平稳,每写下一个药名,都仿佛在为秦可卿的生命增添一份希望。她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药方真的能救嫂嫂一命。她仿佛看到秦可卿康复后,与大家欢声笑语的场景,那画面给了她力量,让她更加专注地写下每一个字。
她命小厮速速去抓药,那小厮领命后,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去,脚步声在寂静的院子里回荡。小厮心中也明白此事的重要性,脚下生风,不敢有丝毫耽搁,心中默默想着一定要尽快把药抓回来,说不定能救秦可卿一命。
不多时,小厮将药抓回。林黛玉又亲自到药房找来秤,她神情专注,眼神紧紧盯着秤砣,边称边叮嘱身旁帮忙的丫鬟婆子:“此病症之药方,用药分量极是关键,多一分少一钱皆会坏事,关乎嫂嫂性命,务必仔细确认。这药若是有分毫差错,嫂嫂就……”她不敢往下想,每称一样药,她都要反复核对,神情严肃得如同在进行一场关乎生死的重大仪式。
那秤杆在她手中微微晃动,仿佛承载着秦可卿的生命重量。秤砣的每一次移动,都牵动着她的心弦。她仔细地看着秤星,确保药量精准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