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场大雨涤荡京城,今朝便换得秋阳杲杲,长空如洗。^x¢7.0!0+t¢x?t′.,c-o`m′
舅甥二人离京之际,天公作美,陈稚鱼立在府门口目送,心内那点离愁别绪,倒因这朗阔天色淡去几分,添了些许安心。
临上车时,阿弟正指挥着仆从搬运行囊,大包小包堆得似小山一般。
陈稚鱼望着那忙碌瘦杆般的身影,先前强自按捺的情绪忽又翻涌上来,眼眶不觉便红了,死死咬着了下唇,才没让泪珠子滚下来,转眸看向一旁含笑而立的江舅母,神色间仍带着几分未散的濡湿。
江舅母瞧她这般模样,心下先软了半截,又怕她当着门口相送的陆夫人失了仪态,忙转了话头笑道:“你与姑爷成婚已有些时日,也该着手预备子嗣之事了。你年纪尚轻,早些生育,身子也易恢复,莫要轻慢了。你公婆待你素来宽厚,这份心意,也当好生领受才是。”
陈稚鱼闻言,心中怔怔,手不自觉抚上小腹,指尖微微蜷缩,沉吟片刻,终是上前一步,凑到江舅母耳边低语了几句。
江舅母初时眼底闪过一抹讶异,待听到“尚未确定,暂不可声张”时,那点惊讶便即刻敛了去,只化作一丝了然。
她这外甥女的本事,她岂会不知?若真是胎相稳固,断不会如此小心翼翼,想来此刻还在未定之天,故而不敢妄言。
心念及此,不由暗赞她的谨慎。
确是个通透孩子,这种事未有十成把握,怎好大肆宣扬,让满府都知晓?
压下心头那点惊,余下的便是抑制不住的雀跃,只是强忍着不去看她小腹,忽又想起什么,嗔怪地瞪了她一眼。
陈稚鱼被瞪得一愣,满眼茫然,全然不解舅母这一眼的深意。,w?d-s-h,u`c^h·e.n·g,.\c¢o/m~
江舅母暗自摇头,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像昨日那般事,万不可再发生!”
昨日?陈稚鱼蹙着眉细细回想,却记不起昨日有何不妥。见她懵懂模样,江舅母无奈又叹一声,唇齿微动,用口型比了四个字——“白鹿书院”。
陈稚鱼眨眨眼,俄然反应过来,原来是舅母昨日嫌路途奔波遥远,而自己带着他们走了一遭,着实是不稳当的,若真是有了孩子,初期正是要稳固胎向之时,亦不可颠簸。
脸色闪过一丝尴尬之情,心虚地看了眼舅母,声如蚊蝇地道:“此事还不是想早些同舅母说,也叫舅母高兴一番嘛,日后不会了,此番舅母回去只管将家里打点好,把表弟送到京中来,等他在书院里安顿好了,我在派人去将他接进府上来。”
江舅母目光闪烁,眼底是因她妥帖的融融暖意,心里却暗自计较:她同握瑜上京来小住这半月,是因姑爷和亲家母生辰之故,也是有个正当理由,但若将来孩子送到京中来念书,可不是一月两月的功夫,动辄就是好几年。
无论如何,都不能叫他常来府中打扰,娘家的人走得太勤快,又并非门当户对的婚事,时日不长,兴许还行,但时日一久,便人憎狗嫌,到时夹在中间难做人的,是婉茵。
只是这些话,当着外甥女的面是绝对不能说的,正如这个外甥女了解自己那般,她这个做舅母的,又何尝不了解她呢?
她如今年纪小,又是新婚,夫妻之间正是情热的时候,不管她做什么,姑爷怕都是拍手称好,无不是之说,她尚处在天真烂漫的初婚时期,等过个三年,五年,若还能保持如今这样,便已是难得了。¨3¢8+k+a·n+s\h·u′.*n!e\t-
有些事情她或许想不到,自己这个做长辈的,却不能不提前替她着想,替她避免那些不好的事情。
临别时愁绪增多,亦有许多话想要说,只是再如何拖,人都是要走的。
陆曜赶回时,恰逢起程之际,他额上沁着薄汗,显是行得急切。
陈稚鱼见了,忙取了方素帕迎上前去,陆曜望她一眼,眸中漾起温煦笑意,接过帕子随意拭了拭汗,缓了口气,转向车马旁的江舅母与陈握瑜,语气温和有礼:“此去云麓路途遥远,舅母与阿弟务必保重,一路顺遂。待平安抵家,还望寄封家书来,我与阿鱼在京中,会时常惦记。”
陈稚鱼抿着唇,指尖微微发颤,她自己也不解,今日怎的这般易感,分明是寻常离别,偏生不敢深想——一想到舅母与阿弟这便要远去,短时间内再难相见,心头那股酸涩便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冲破眼眶。
身后陆府众人还在,她晓得此刻断不能失态,可那股想上前拉住舅母、劝她留下的念头,却疯长般缠上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