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在雒阳整理书籍那会儿,他几乎把皇宫的藏书都翻了个遍。
上古的奇文异志他也见过不少。
他平时就爱书法,
所以在那些字上下了不少功夫。
谁能想到,除了“神农”
俩字,其他的他都不认识。
“伯喈,怎么样了?”
孔融着急地问。
“……”
蔡邕摇摇头,长叹一声:“不瞒你说,文举,我也不认识。”
“什么?”
孔融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伯喈兄,你在皇宫修过书,见过那么多上古文字,怎么可能一个都不认识!”
“真的!”
蔡邕也很无奈,自信心备受打击:“文举,你说这东西真跟神农有关?”
孔融皱着眉说:“伯喈,‘神农’这俩字咱都认识,你说这东西怎么可能跟他没关系?这不是掩耳盗铃嘛!”
“再说!”
孔融深吸一口气,又说:“你虽然刚到泰山不久,不太了解,但大体上也能感觉到吧,这里的庄稼、农具,还有灌溉的机器,你都见过吧?”
蔡邕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这些东西,他以前确实见过,但那时候没怎么上心。
现在想想,自从神农在泰山显灵后,这里的庄稼竟然长得这么好。
这两者之间,难道能没关系吗?
“你是说……”
蔡邕一脸惊讶,简直不敢相信。
“伯喈!”
“我这阵子一直在泰山待着。”
“对泰山的情况,我自然比你了解得多。”
孔融往前凑了凑,本想跟蔡邕讲讲最近的事。
但转念一想,既然他就在泰山,何必多说呢,直接带他去看看不就好了?
于是!
孔融什么也没说,站起身就拉着蔡邕往外走:
“伯喈,我带你去瞅瞅!”
两人出了门,
直接往城外奔。
“伯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叫曲辕犁,专门用来开垦荒地种地的,一早上能开五六亩田呢!”
“什么?这么厉害?”
“……”
“还有那个,叫高筒水车,能从河里引水,给远处的农田浇水!”
“真的呀!那也就是说,干巴巴的田也能变成水汪汪的田?”
“对,就是这个理儿!”
“……”
“再看看这些庄稼!你知道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吗?”
“不知道!”
“因为用了农家肥!”
“农家肥?”
“……”
这一路走来,蔡邕算是大开眼界了。
这些东西完全打破了他对种田的想法。
毫不夸张地说,泰山的农业水平已经超过这个时代太多了,而且是哪哪都超越。
喜欢三国:貂蝉带娃堵门,我让她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