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稳有力的男中音正在播报: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搞活农村经济。对乡镇企业,要给予积极扶持,放宽政策,加强指导……各地要清除歧视、限制乡镇企业的各种障碍,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农民进城兴办第三产业……”
范秋生的身体猛地一震!如同在漆黑的深渊里,突然刺入一道微弱的,却足以撕裂黑暗的光!
那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锤,敲打在他几乎冻结的心上。中央文件?扶持乡镇企业?清除歧视?放宽政策?鼓励进城?
他猛地睁开眼,浑浊的眼底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亮光,那亮光迅速燃烧起来,驱散了浓重的疲惫和绝望!他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广播里还在继续,列举着具体的措施和方向。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要保护其合法权益……”
保护合法权益!这六个字像一把滚烫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疼,却又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不再是孤立无援的“小门小户”,不再是“江湖路子”,他背后,有中央的红头文件撑腰!他范秋生,他海川市芙蓉服装厂,是堂堂正正的乡镇企业!是政策扶持的对象!
他颤抖着手,几乎是下意识地,再次紧紧搂住了怀里的帆布包。那里面硬邦邦的纸币轮廓,此刻不再仅仅是沉重的负担,更像是他握在手中的武器,是他闯荡这大上海的底气!国营大厂的门槛高?私营档口的嘴脸冷?没关系!他范秋生,就是要用这实打实的现金,用这中央文件赋予的“名分”,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市场里,硬生生撕开一条属于他们芙蓉厂的路!
一股混杂着酸楚、激动和前所未有的决绝的热流,猛地冲上他的眼眶,鼻尖发酸。他用力吸了吸鼻子,将那半块冰冷的烧饼囫囵塞进嘴里,用尽全身力气咀嚼着,吞咽着。粗糙的饼屑刮过喉咙,带来一阵刺痛,却奇异地让他感到一种真实的、活着的痛感。
他扶着冰冷湿滑的墙壁,挣扎着站了起来。弄堂深处依旧黑暗,但弄堂口外,大上海的万家灯火和广播里那充满力量的声音,为他指明了方向。他挺直了因寒冷和疲惫而佝偻的脊背,将那个沉甸甸的帆布包牢牢抱在胸前,像抱着全厂的命脉和未来的希望。
下一步在哪里?他知道了!天亮后,他要再去那些私营市场,堂堂正正地亮出他乡镇企业的身份,理直气壮地用现金去敲开一扇门!为了防盗西裤,为了芙蓉厂,为了那些等着他带料子回去的、眼巴巴盼着活路的工友们,也为了向何山、向所有轻视他们的人证明,他范秋生,和他脚下这条中央指出的“新路”,绝不会被轻易堵死!
他迈开脚步,朝着弄堂口那片被城市灯火映亮的微光,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去。寒风吹拂着他额前凌乱的发丝,那双因疲惫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此刻却燃烧着一种近乎悲壮的火焰。帆布包紧贴着心跳的位置,那里面,是冰冷的纸币,也是滚烫的希望。弄堂的阴影被他甩在身后,前方的路,虽然依旧模糊不清,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但至少,不再是一片绝望的漆黑。广播里那沉稳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为他,也为无数像他一样的弄潮儿,在1984年料峭的春寒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却足以燎原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