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突突突的三轮车,来往的行人,还有小贩们的叫卖声……80年代初的小县城,真是简陋!
41年前,范秋生第一次来这里,感觉到了大上海,一切都是气派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此时,他没了这个感觉。他感兴趣的,是赶紧找到可以贩卖鸡蛋的地方。
“工农兵商场”,十字路右侧的一个招牌吸引了范秋生的目光。他深呼了一口气,蹬着自行车,朝那里赶。
“秋哥,停下,停下。”忽地,王梦兰一阵喊。
范秋生急忙刹车,双脚蹬着地,撑着自行车。
王梦兰从横杆上溜下来,弯着头,从范秋生的手臂下钻出去,站在一旁。
“你怎么啦?”
“有人看着。”
范秋生瞅了一下周围,感觉有好几双眼睛看着他们。
原来,王梦兰觉得自己坐在自行车横杆上,有人笑话。确实,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有点出格。
于是,范秋生推着自行车,赶往工农兵商场。
工农兵商场有三层楼,墙面是白的,正面几个电线杆。很多电线,通过树杈,接到商场。如果是现在,商场的前面有很多电线,肯定有损观瞻。但在当时,还没有普及电灯的时代,那是进步,那是现代化。
还好,商场没有下班,还没关门。
范秋生放好自行车,进了商场。
商场内搭了一个很高很高的天棚,天棚进口上端挂着横幅,上面写着:坚持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天棚底下摆着好几个柜台,柜台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商品。顾客们来来往往,售货员不紧不慢地忙着。
在北边的柜台,范秋生发现有一些鸡蛋,标价1.5元/斤。
售货员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扎着马尾,穿着白色的确良短袖,显得很精神。
“同志,请问一斤鸡蛋有多少个?”
女人白了他一眼:“你买一斤,就知道啊。”
“买一斤,买一斤。”
女人麻利地捡了一些鸡蛋,用袋子装好,用杆秤一称:“9两8,一块四毛七。”
范秋生付了钱,接过袋子,数了一下,总共是10个。10个鸡蛋一块四毛七,每个鸡蛋平均一毛四还多,比我卖的高了3分多,甚至4分多。
范秋生暗喜,拎着鸡蛋,出了商场。
“秋哥,你傻啊,又买鸡蛋?”
“媳妇,这叫花钱买经验,不亏。我告诉你啊,商场里的鸡蛋每个平均一毛四还多,比我们的高3分多,甚至4分多。每个鸡蛋我们只赚两分钱,477个就可以卖六十六块七毛八,可盈利二十二块六呢。”
范秋生眉飞色舞地算着,一副发大财样子。
王梦兰不想泼他的冷水,只说:“秋哥,天快黑了,我们赶紧卖鸡蛋。”
听到这话,范秋生才焦急起来。
摆地摊,天快黑了没几个人光顾;去汽车站的快餐店兜售,没有旅客自然没有食客;去大饭店,没关系别人不会要……
盘算来,盘算去,范秋生终于有了主意。他招呼一声媳妇,推着自行车,朝工农兵商场斜对面的大西门坳上方向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