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称帝”!
潞王朱常淓在杭州、益王朱慈炲在抚州、靖江王朱亨嘉在桂林,这三位同属大明宗室的藩王,竟在短短月余之内,相继登基称帝,公然与北京的崇祯朝廷分庭抗礼!他们指斥崇祯皇帝为“昏君”、“暴君”,指责其“篡位杀兄”、“复辟阉党”、“滥杀无辜”,并号召天下兵马,共诛“国贼”!一时间,整个天下,竟赫然出现了“五帝并立”的荒唐局面!——北京,有大明正统皇帝朱由检;杭州,有建元“建武”的潞王朱常淓;再加上抚州的益王和桂林的靖江王……这已是四位“朱家皇帝”!而在这四位之外,关外的盛京,还有一位年幼的大清“天子”;四川,有早已称帝的大西皇帝张献忠;陕西西安,则还有那位虽在固关惨败、却依旧占据着西北老巢的大顺皇帝李自成!----------这史无前例的“五帝并立”之乱局,彻底动摇了大明王朝最后的国本!消息传开,天下震动!普通百姓在经历了连年的战乱、饥荒、瘟疫之后,本以为在当今这位铁腕皇帝的治理下,能过上几天太平日子。ˉ看~*书ee:君2? (;免>{费\$/阅×读t`却不想,这朱家的王爷们,自己倒先乱了起来!他们意识到,这天下……恐怕再无太平之日了!而京师的朝堂之上,更是人心浮动。^x-i,n?d\x~s+.¨c_o\m′许多官员,在经历了崇祯皇帝近两年来那酷烈无情的清洗之后,早已是心惊胆战。如今见南方三王并起,声势浩大,不少人的心思,便又活络了起来。他们开始在私下里议论、观望、甚至……暗中联系,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盘算着该如何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更为惨烈的内战之中,“择木而栖”。他们心中清楚,在这乱世之中,所谓的“正统”,早已变得不再重要。最终决定一切的,只有一个字——“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不投降关外的建奴鞑子,无论是支持北京的崇祯皇帝,还是支持南京的潞王、或是其他什么王爷,将来……都可自诩为“大明忠臣”!崇祯皇帝坐在东暖阁的龙椅之上,看着底下那些神情各异、各怀鬼胎的臣子们,脸上虽然依旧保持着帝王的冷静,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之中,却早已是杀意凛然!----------天下大乱的消息,自然也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关外。?j_w¢x*s?.^o¢r*g^盛京,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接到关内探马送回的、关于“三王称帝”的绝密情报之后,先是愕然,随即……爆发出了一阵难以抑制的狂笑!“哈哈哈!好!好啊!朱由检!你这小儿!你也有今日!!”他兴奋地在大殿之内来回踱步,心中充满了幸灾乐祸的快意!他刚刚还在为自己南征朵颜三卫受挫、被皇太后布木布泰强行召回、以及之前派遣的使臣宁完我在北京被凌迟处死等一系列的失利而憋屈不已。却不想,这明朝的内乱,竟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这简直是……上天赐予他大清国的绝佳良机!此时,他刚刚从征讨兀良哈诸部残余的战场上归来的亲弟弟、豫亲王多铎,正提着几颗血淋淋的蒙古部落头领的首级,前来献功取乐。 多尔衮看着那些首级,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赏!重赏!但……这些,都只是开胃小菜罢了!”他将那份来自关内的密报,递给了多铎和一旁的汉军旗大学士范文程等人。众人看过之后,无不又惊又喜!就在此时,又有侍卫来报,说是……那位自称“建武皇帝”的南明潞王朱常淓,竟也派了密使前来,请求与大清联手,南北夹击,共同攻取北京!并许诺,事成之后,愿与大清“划江而治”!多尔衮听完,更是放声大笑:“好一个‘划江而治’!这朱家的子孙,为了争夺皇位,竟连这等卖国求荣的无耻之言都说得出口!既然他想借我大清的刀,去杀他的同宗兄弟,那本王……便成全他!”他当即便在大殿之上,展开了一幅巨大的、由潜伏在明朝内部的奸细所提供的、极其详尽的明军边防布防图!他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关隘,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诸位请看!山海关,有吴三桂重兵把守,强攻不易。然则……此处!喜峰口!”他冷笑道:“据可靠情报,明廷为平定南方的‘三王之乱’,已将蓟镇总兵黄得功所部主力南调!如今,这喜峰口一带的防御,已是空虚无比!”“更妙的是,”范文程也上前一步,补充道,“据闻,如今镇守喜峰口的明将,名叫蔺养成。此人,乃是前大顺流寇的降将!不仅在明军之中毫无根基,更不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