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启明1644 > 第318章 重典兴武

第318章 重典兴武

崇祯皇帝在东暖阁内,亲自审定了由新任首辅蒋德璟和兵部尚书朱大典等人,依据他之意图,连夜草拟的《武举新制诰天下诏》。·l¢o·o′k¨s*w+.!c-o′m,他知道,这项改革,虽然在深度上或许还不及他对整个国家财政和官僚体系的重塑那般彻底,但其象征意义和对未来的深远影响,却也……同样重大!

他并非一时兴起。自打穿越以来,他便对大明朝那早已腐朽不堪、名存实亡的武举制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军中遍是纨绔子弟和老弱病残”的窘境,深恶痛绝!他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他要提升武人的社会地位!他要抬高武举的选拔规格!他要为那些真正有才干、有勇武、却出身寒微的民间豪杰,打开一条通往沙场建功、为国效力的晋升之路!

此次崇祯十九年开恩科,武举与文举并重,便是他发出的第一个明确信号!而且,这首次武举,他还特意下旨,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无论出身,无论过往,只要身家清白,皆可直接赴京应试!他要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网罗天下英才!

他太清楚旧有武举制度的弊病了!原先,根本就没有形成如文科举那般,从州府院试、到各省乡试、再到京师会试、最后金殿唱名的完整选拔体系,整个程序混乱不堪,随意性极大!更荒唐的是,许多武人,本就不擅长舞文弄墨,却往往因为在文策部分一败涂地,连展示自己弓马技艺的机会都没有!那些所谓的策论、以及对《武经七书》等兵家经典的默写,早已流于形式,僵化不堪,成为了阻挡真正武人脱颖而出的最大障碍!

----------

而他此次推行的武举新制,便是要彻底打破这些不合理的束缚!

首先,在考试结构与等级设定上,新武举将完全仿效文科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四级考试制度:

童试:由各县、州、府自行组织,考中者,授予“武秀才”功名。$?看·e书&屋°? .¢?追¥最ˉ^>新·′o章<节+t

乡试:由各省布政使司主持,在省城举行,考中者,授予“武举人”功名,第一名称为“武解元”。

会试:由兵部在京师贡院主持,天下武举人皆可参加,考中者,称为“武贡士”,第一名称为“武会元”。

殿试:由皇帝在紫禁城内亲自主持,对所有武贡士进行最后的策问与武艺复核,钦定三甲名次:

一甲三名:分别为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赐“武进士及第”出身!

二甲十二名:赐“武进士出身”!

三甲其余中式者:皆赐“同武进士出身”!

其次,在考试周期与规则上,亦有重大变革:

武科大比,与文科举一样,亦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

但考虑到此次乃是新制首行,为广纳贤才,特开先例:崇祯十九年首次武科会试,天下所有合乎年齿、身家清白之男子,无论是否已有“武秀才”或“武举人”功名,皆可直接赴京师,报名参试!但自此科之后,则必须严格按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层级,逐级考选,不得逾越。

最为关键的改革,在于考试内容!崇祯皇帝下旨,在此次首科武举会试之中,暂时取消了所有关于兵法策论和《武经七书》等内容的笔试和默写!只考……纯粹的武艺!马射、步射、平射、马枪、刀剑、举石、角力、跑步、拳脚功夫……等等等等,共计十二项最为基础、也最能体现个人勇武与技艺的科目!真正做到了“只试武艺,不论文策”!

----------

当然,仅仅依靠一场考试,还不足以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将才。¢1¢5!8?t+x`t*.-c?o¢m¨为此,崇祯皇帝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制度与后续安排。

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在京师顺天府,正式设立“皇家武学院”!此学院,由兵部尚书朱大典亲自兼任“祭酒”,并由英国公张世泽、以及高杰、白广恩、黄得功等一众宿将名臣,共同担任“教习”或“博士”。首批学员,便从此次武科会试中脱颖而出的“武进士”之中选拔!

皇家武学院的学科设置,将涵盖兵法谋略(从《孙子兵法》到戚少保《纪效新书》)、天文地理、军械制造与运用、营阵部伍、后勤管理、乃至……最为基础的识字、写字、算术等等!并且,还将定期举行严格的武艺与战术考核!

所有从皇家武学院毕业的学员,都将根据其在校成绩和综合考评,被授予从六品的“武骑尉”、正六品的“云骑尉”、乃至从五品的“飞骑尉”等世袭武勋!并可直接获得实授的军职,如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优则仕”!

而对于那些在殿试之中,名列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