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门……十门原装的‘寇非林’长炮!”
郑芝龙!他竟然真的将这些东西送来了!而且如此之快!如此之多!
崇祯大喜过望!他深知,这些工匠、原料、尤其是那十门威力巨大的寇非林长炮,对于他正在全力推进的火器改良计划,简直是雪中送炭!有了这些,毕懋康、毕懋良兄弟便可如虎添翼!大明军队火器升级换代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立刻召来毕懋良,将此好消息告知。毕懋良听闻有真正的西洋长炮和工匠运抵京师,也是激动不已!他立刻向皇帝请求:“陛下!此乃天赐良机!恳请陛下准许臣立刻前往天津卫,接收此批工匠与火炮!臣以为,对于这些寇非林长炮,我等不应只满足于简单仿制!更应与那些西洋工匠深入交流,彻底学习其设计原理、铸造工艺、乃至配属之炮车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化为我用!如此,方能真正提升我大明火器之水平,而非邯郸学步!”
毕懋良又特别提到了炮车的重要性:“陛下,臣近日研究西洋图谱,发现其火炮之犀利,不仅在于炮身本身,其炮车之设计亦有独到之处!其车体往往更轻便,多用辐条大轮,转运灵活;其炮架常采用三点支撑或螺旋升降结构,放列、瞄准更为迅捷稳定!此皆我大明现有炮车所不及之处,亟待学习改进!”
“好!好!毕爱卿所言甚是!”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对西式军事技术的兴趣愈发浓厚,“朕准奏!你即刻带工仗局得力人员,并派一队锦衣卫护送,前往天津卫!务必将所有工匠、火炮、图纸、资料,安全妥善地带回京师!所有相关研究经费,朕全力支持!”
郑芝龙送来的这份“大礼”,以及毕懋良的这番话,让崇祯看到了在军事技术上追赶甚至反超建奴的希望!他感觉,自己手中的牌,似乎又多了一张!
喜欢启明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