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地展开了。工程并没有像传言中那样,搞得全城天翻地覆,而是采取分段、分片、避开主要交通时段的方式进行,并且优先修补那些原本就破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的背街小巷。虽然也带来了一些暂时的不便,但其长远的益处,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所期待。
然而,京城那些实力雄厚的财阀巨贾们,对此却依旧心怀不满。他们不满的,并非修路本身,而是皇帝竟然将那一百万两的巨款,投入到了看似“回报缓慢”的火器研发之上!在他们看来,这笔钱,若是用来扶持漕运、减免商税、甚至直接“借贷”给他们周转,岂不是更能“促进经济”、“繁荣市场”?皇帝这种重军工、轻商贾,尤其是轻视他们这些大商贾的做法,让他们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和……被忽视的愤怒。
,!
----------
就在各种新政推行、引发不同反响之际,大明皇家报社的开业典礼,在京城一处新落成的衙署内,隆重举行。
东厂提督王承恩,以报社“总监管”的身份,亲自主持了开业仪式。典礼场面盛大,吸引了京城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内阁首辅魏藻德、新晋阁臣兼工部尚书冯铨、以及兵部、礼部等相关衙门的主要官员,都亲自到场祝贺。他们的出席,无疑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份报纸,代表着皇帝的意志,得到了朝廷核心力量的全力支持!崇祯皇帝,正试图通过掌控这个新兴的“媒体”,来进一步强化他对舆论的控制,贯彻他的改革意图!
然而,尽管开业典礼场面热闹,但许多老成持重、或是与东林党尚有瓜葛的朝廷重臣,对此却反应复杂,态度谨慎,并未积极参与其中,或是只是派了低阶属官前来应酬一番。他们对这份由厂卫背景人物掌控的“官报”,依旧心存疑虑和警惕。
大明的改革,如同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正在艰难地伸展着枝叶。火器研发的炉火已经点燃,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起步,官方的舆论阵地也已搭建完成……崇祯皇帝,正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姿态,推动着这个古老帝国,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蹒跚前行。虽然前路依旧布满荆棘,内外反对的声音也从未停歇,但变革的齿轮,毕竟已经开始转动了。
喜欢启明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