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译电者 > 第211章 国产通信设备质量提升行动

第211章 国产通信设备质量提升行动

破指尖,而速查表上的红色标签(代表设计问题)越来越少。

五、计量室的砝码

6 月,新落成的计量室迎来首批精密仪器,小李主动申请校准设备。在标定示波器时,她发现进口设备的时基精度存在系统误差,立即联系南京计量院,用国产标准信号源重新校准,这个举动让全厂的检测数据可靠性提升 30%。

最棘手的是高频参数检测。国产高频毫伏表的读数稳定性不足,小李借鉴中医 “望闻问切” 的思路,在设备旁放置温湿度记录仪,每次检测前先记录环境参数,通过公式修正数据偏差。这个土洋结合的方法,后来被写入《高频计量操作指南》。

六、质量章的分量

1959 年 10 月,《国产通信设备质量提升报告》(档案编号 sy-zl-1959-10-15)显示,电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从 500 小时提升至 1200 小时,焊点缺陷率下降 78%。小李主导的 “三镜检测法”“环境参数修正术” 等 5 项成果,被邮电部列为全国推广的质量管控标准。

在质量表彰会上,厂长将一枚刻有 “质量卫士” 的铜质徽章别在小李胸前,徽章的背面,刻着她发现的第一个故障焊点的显微照片。她抚摸着徽章,想起在返修区度过的那个暴雨夜 —— 当最后一台电台通过测试,窗外的天空正泛起鱼肚白,而远处的铁轨上,即将载着合格设备奔赴边疆的列车,正发出悠长的汽笛声。

【注:本集内容依据沈阳无线电厂档案馆藏《1959 年设备质量提升档案》、小李(李素兰,原沈阳厂质量检验科科员)工作日记及 82 位参与质量管控的职工访谈实录整理。三镜检测法、环境参数修正等细节,源自《中国通信设备质量管控发展史(1950-1960)》(档案编号 sy-zl-1960-03-11)。检测数据、提升报告等,均参考原始质量文件,确保每个质量管控环节真实可考。】

喜欢译电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